
捶胸。形容哀痛的樣子。《醒世緣彈詞》第十三回:“﹝ 倪師母 ﹞説完,竟氣絶了。 倪姑娘 的擗膺痛哭,不用細説了。” 章炳麟 《東三省政要序》:“餘每馳傳 寧遠 、 廣寧 間,念 熊襄愍 事,未嘗不擗膺高蹈也。”
“擗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pǐ yīng,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析如下: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漢語詞典類工具書或古籍數據庫。
《擗膺》(pī yī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撫胸籲氣、傷心痛苦時捶胸而歎的動作。
《擗膺》是由“手”(扌)和“肉”(⺼)兩個部首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9筆,其中拼音“擗”有18筆,而拼音“膺”有20筆。
《擗膺》最早出現在《詩經·魯頌·谷風》中:“悠悠我心,悠悠悠哉,擗膺既悲。”意為“我的心情郁郁沉重,恍惚憂傷。”
在繁體字中,拼音“擗”和“膺”是保持不變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擗膺》這個詞,古時候常用的漢字寫法為“擗 - 攵肉甬”,“膺 - 月門甬心”。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擗膺而歎,心情痛苦無比。
2. 考試成績公布後,他擗膺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盡力。
組詞:擗膺也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擗膺自責”、“擗膺歎息”等。
近義詞:悲傷、傷心、痛苦。
反義詞:歡樂、喜悅、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