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喻的意思、比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喻的解釋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一種修辭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拟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詳細解釋

(1).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拟想要說明的事物。《漢書·師丹傳》:“天下一統,而稱引亡 秦 以為比喻,詿誤聖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正末雲]小将軍,你和他廝殺呵,有個比喻。[ 劉無敵 雲]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兒逢着大蟲。”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對!男人是不能夠拿花來比的。”

(2).修辭學上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來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因這三個成分的異同和隱現,比喻可分為明喻、隱喻(暗喻)和借喻三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比喻”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指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性,用其中一種事物來描繪或說明另一種事物,使表達更生動形象。其核心在于“以彼物比此物”,可分為以下層次理解:


一、基本結構

  1. 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如“她的心”)。
  2. 喻體:用來作比的事物(如“冰”)。
  3. 比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的詞語(如“像”“是”)。
    • 例:“她的心像冰一樣冷”(本體+比喻詞+喻體)。

二、主要類型

  1. 明喻:直接使用“像、如、似”等比喻詞。
    • 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轼)。
  2. 暗喻(隱喻):用“是、成為”等隱晦連接。
    • 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3. 借喻:省略本體和比喻詞,直接用喻體代替。
    • 例:“亂麻需快刀”(“快刀”喻指果斷的解決方法)。

三、功能與作用

  1. 具象化抽象概念:如“時間如流水”,将無形的時間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流水。
  2. 增強感染力:通過聯想引發情感共鳴,如“希望是暗夜裡的燈塔”。
  3. 簡化複雜信息:用熟悉事物解釋陌生概念,如“DNA結構像螺旋樓梯”。

四、注意事項

比喻廣泛用于文學、日常交流甚至科學領域,是語言表達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比喻

比喻,意為用一個事物或概念來比拟另一個事物或概念,以達到說明或形象描繪的目的。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在文學、散文、詩歌等創作中經常被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比喻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比部、力部、口部,拆分筆畫為十一劃。

來源及繁體

《比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論語·公冶長》中:“象賢者,比于竹。”在古代,比喻是以“譬喻”來表示的。現代繁體字“譬”在簡化字中被合并為“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比喻這個詞的寫法是右邊為比旁,左邊為金字旁,中間是口字旁,在右側有一點表示聲調。具體寫法為:“⺈金口”。

例句

1. 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比喻的手法,以便更好地塑造形象。

2. 像善良的小貓一樣,她對待每個人都充滿了愛心。

3. 他說現在的工作像跳舞,需要優雅的動作和默契的配合。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比喻手法、比喻句、比喻詞

近義詞:類比、比典、借代

反義詞:原意、直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