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 周 也;俄然覺,則蘧蘧然 周 也。”本為寓言,後多用“夢蝶”表示人生原屬虛幻的思想。 宋 蘇轼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三:“夢蝶猶飛旅枕,粥魚已響枯桐。” 元 馬緻遠 《夜行船·秋思》套曲:“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夢蝶”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哲學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源于《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蝶”的寓言:莊子夢見自己化為蝴蝶,醒來後分不清是莊子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子。這一故事通過虛實交織的意象,探讨了“物我界限”的哲學命題,暗示人生可能如夢境般虛幻。
多用于詩詞、哲學讨論或評價脫離現實的情境。例如:
綜合來源:(漢典)、(滬江詞典)、(查字典)、(簡搜題)
《夢蝶》一詞中的“夢”意指夢境、虛幻,而“蝶”則指蝴蝶。整個詞彙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夢境中的蝴蝶,具有一種幻美的形象。
根據中華字海數據庫,拆分《夢蝶》一詞可以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夢:木(木部)+夕(夕部)+一(一畫)+心(心部,四畫)
蝶:蟲(虍部)+一(一畫)+由(由部,五畫)
《夢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一些詩詞或文章中,用來形容某些景物或情景的時候,會使用到夢蝶這個詞。
在繁體中,夢蝶的寫法是「夢蝶」。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夢蝶這個詞的古體寫法為「夢蝶」。其中,“夢”偏旁為“夕”,指夜晚;“蝶”字則為蟲,在古代的蝶字中,常常是以蟲形來表現。
以下是幾個使用夢蝶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夢蝶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