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躍龍骧的意思、虎躍龍骧的詳細解釋
虎躍龍骧的解釋
形容威武雄壯。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贊·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京劇《将相和》第七場:“ 蒙敖 (唱)好似虎躍與龍骧。”
詞語分解
- 虎躍的解釋 猛虎騰躍。比喻人得時奮起。 明 唐順之 《西峪草堂記》:“倐而蠖屈,倐而虎躍,則餘不能窺也已。”
- 龍骧的解釋 .亦作“ 龍襄 ”。昂舉騰躍貌。《漢書·叙傳下》:“雲起龍襄,化為侯王,割有 齊 楚 ,跨制 淮 梁 。” 顔師古 注:“襄,舉也。” 唐 楊巨源 《觀打球有作》詩:“親掃毬場如砥平,龍驤驟馬曉
專業解析
虎躍龍骧是一個富有動态畫面感的成語,形容氣勢雄壯、威猛奮發之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詞義解析
-
字面本義
- 虎躍:猛虎騰躍,象征勇猛矯健。《說文解字》釋“虎”為“山獸之君”,代表力量與威嚴;“躍”即跳躍,凸顯動态沖擊力。
- 龍骧:“骧”本指馬首昂舉奔馳,《說文解字》注“骧,馬之低仰也”,後引申為騰躍升騰;“龍”為神獸之首,喻尊貴與超凡。二字結合形容如龍騰空,氣勢磅礴。
-
整體釋義
比喻人或事物如虎之迅猛、龍之昂揚,形容威武雄壯、奮發向前的姿态。多用于描述軍隊氣勢、人才崛起或事業騰飛。
二、引申與用法
-
象征意義
融合“虎”的勇力與“龍”的威儀,既含剛健進取(虎躍),又具恢弘格局(龍骧),常見于贊譽傑出人物或盛世氣象。
例:宋代李曾伯《沁園春》詞:“虎躍龍骧,曾非昨日,□□千年修禊觞。”
-
語境應用
多用于文學、軍事領域,如形容将士英姿(“虎躍龍骧,将士同心”)、時代發展(“科技虎躍龍骧”)等,強調動态的磅礴氣勢。
三、古籍典源
該詞結構可追溯至古代類書與文集:
- 《文選·張衡〈西京賦〉》:“龍雀蟠蜿,天馬半漢。瑰異谲詭,燦爛炳煥。”雖未直用“虎躍龍骧”,但“龍”“馬”意象為後世組合提供文化基礎。
- 《藝文類聚》 收錄的南北朝詩文已見類似表述,如“龍骧虎步”“虎嘯龍吟”,至唐宋演變為固定搭配。
四、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
- 《文選》:南朝梁·蕭統編,中華書局點校本。
-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版本;現代詞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或商務印書館辭書中心官方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虎躍龍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ǔ yuè lóng xiāng,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形容威武雄壯的氣勢或場面。其中“虎躍”指老虎騰躍,象征勇猛;“龍骧”指龍昂首奔馳,比喻氣概非凡,兩者結合突出雄壯之态。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自明代方孝孺的《尚友五贊·諸葛武侯》:“綜核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骧,天下震恐。”
此處贊頌諸葛亮的智勇與威嚴,使天下為之震撼。
3.結構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虎躍”和“龍骧”兩個動賓結構組成。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如:“春風逐浪千帆遠,虎躍龍骧再加鞭。”
4.例句與語境
- 文學作品:京劇《将相和》中唱詞“好似虎躍與龍骧”,形容武将的英姿。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競争激烈或氣勢恢宏的場景,如“撫順正雄風再起,虎躍龍骧”。
5.補充信息
- 英文翻譯:Magnificent and mighty(雄壯威武)。
- 近義詞:龍騰虎躍、氣勢如虹(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虎躍龍骧”通過虎與龍的意象,生動展現了力量與氣魄的結合,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表達對人物或場景的贊美。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克斯光比翼連枝不愧屋漏逋累棌椽不斲佁儗竄流骀蕩搭讪電信局頂帽短功多幸惡虐發想飛将軍風痹櫜服跟腳裡官山海瓜田之嫌鼓笳鴻案鹿車踐政街面兒上積漸叽叽哝哝靜掃儆守警夜鐘津橋金石韻镌心躐玷裂風景淩霄之志麟瑞癃殘輪舟缪傳褦襶子泥木袙複批點棋布星陳清馨認定镕冶瑞草魁三惑參辰十二分使用面積誰個甜和田忙屯守尉遲恭嗚嗚啕啕纖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