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農的意思、陳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農的解釋

《漢書·藝文志》:“至 成帝 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 陳農 求遺書於天下。”後因以“陳農”指代搜求遺書者。 唐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觐省》詩:“儒官比 劉向 ,使者得 陳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農在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詞條,而是特指中國漢代的一位重要曆史人物及其職務行為,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進行解釋:

  1. 人物身份與職責

    陳農是西漢成帝時期(約公元前1世紀)的官員。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成帝因感宮廷藏書散佚嚴重,任命“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同時指派“谒者陳農”負責一項關鍵任務:求遺書于天下。這裡的“谒者”是漢代官名,負責傳達、引見等事宜。因此,“陳農”在此語境下代表一位奉皇帝之命,在全國範圍内系統搜集、征集散落民間圖書典籍的官員。

  2. 曆史背景與貢獻

    陳農的圖書征集工作是西漢大規模官方校書、整理典籍活動(由劉向、劉歆父子主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秦始皇焚書和秦末戰亂後,大量先秦文獻散失。陳農奉命“求遺書于天下”,意味着他主持了全國性的圖書文獻征集工作,為後續劉向等人系統校勘、整理、編目(最終成果為《别錄》、《七略》)奠定了文獻基礎。此事件标志着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圖書整理與目錄學編纂活動,對保存古代文化遺産至關重要。

  3. 後世解讀與争議

    值得注意的是,有學者(如宋代史學家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提出,“陳農”可能并非具體人名,而是指代“陳述農桑之事”的官員,或泛指負責此類事務的官職名稱。但主流曆史文獻(尤其是《漢書》)及後世目錄學史研究(如清代章學誠《校雠通義》)普遍将其視為具體人名,即那位負責搜求遺書的谒者。

  4. 引申含義與影響

    在文獻學、目錄學領域,“陳農求書”已成為一個典故性詞彙,象征着政府主導的圖書文獻搶救、征集與整理工作。它代表了國家層面對于文化遺産保護、知識系統化整理的早期重要實踐,對後世官方修書(如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産生了深遠影響。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陳農”是一個曆史典故類詞彙,其含義和出處主要與漢代文獻整理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陳農”原指漢代官員陳農,因受漢成帝派遣在全國範圍内搜尋散佚書籍,後成為搜求遺書者的代稱。該詞出自《漢書·藝文志》記載:“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谒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

二、曆史背景與典故

  1. 背景
    西漢成帝時期,國家藏書因戰亂散失嚴重,朝廷為恢複典籍,委派谒者(官職名)陳農負責在全國範圍内搜集遺書,這一行動對漢代文獻整理具有重要意義。

  2. 延伸用法
    唐代詩人司空曙在《送李嘉祐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觐省》中寫道:“使者得陳農”,此處以“陳農”借指肩負文獻搜集職責的官員()。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史領域,特指: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漢書》原始記載及曆代文學引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藝文志》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帚伯理稱功頌德串習寸節蹈涉導洩封建社會主義鋒角豐赢附讬改節寡方鼓蓋庋掌裹費含忍和鸾龢民猴刺脫黃皮刮廋洄曲昏猜火旂交讧嬌女驕約家塗假妝積理荊鸠近署疾威極野涓滴不遺懼駭巋然不動亮徹零涕柳範名優猱狖皮條千裡結言诮恨親賓清漳鞧韀氣下榮賤三大洋三十六苑善物生绡宿舂宿士宿怨痰涎蹄躈小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