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 唐 員半千 《儀坤廟樂章》:“雲感玄羽,風悽素商。” 宋 柳永 《竹馬子》詞:“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樓有感》詩之四:“漁磯野火夜相望,冷露涼颸起素商。”
“素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秋季的雅稱,其解釋及來源如下:
“素商”源自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和五聲音階理論:
部分資料(如)提到“素商”作為成語,形容人生活簡樸、不尚奢華,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權威性較低。主流含義仍以秋季的雅稱為主。
“素商”是古代對秋季的雅稱,體現了傳統文化中自然現象與哲學概念的融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月令》或詩詞中的相關用例。
《素商》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一個人生活簡樸、作風正派、忠于職守的商人。
《素商》的部首是「糸」和「商」。其中「糸」是絲的意思,「商」是商貿的意思。
《素商》的拆分筆畫為:糸(6畫)+ 商(5畫)= 11畫。
《素商》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劉基所著的《尚書大傳·商書》中,該書是一本诠釋古代六經之一的尚書的注釋書。在其中,劉基用「素商」這個詞形容商人要守德行,不貪污腐化。
《素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素商」。
在古代,「素商」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秦朝的金文中,「素商」的寫法為「䂖?」,兩者的區别隻在于「糸」部下方的結構。
1. 他是一位正直且勤奮的「素商」。
2. 這家小餐館因為老闆講求食材的質量而深得人們喜愛,被譽為地道的「素商」。
素樸、質樸、正派、本分
廉商、良商、忠商
奸商、僞商、貪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