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胡子蟾的意思、胡子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胡子蟾的解釋

即髭蟾。參見“ 髭蟾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胡子蟾”是兩栖動物髭蟾的俗稱,因其獨特的形态特征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胡子蟾學名髭蟾,屬于無尾目鋤足蟾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蟾類。雄性個體在繁殖期上颌邊緣會長出黑色角質刺,形似“胡須”,因而得名。


二、形态特征

  1. 角質刺:繁殖期雄性上颌有10-16枚黑色角質刺(部分亞種如哀牢髭蟾可達20餘枚),雌性則為米色小點。
  2. 體态與顔色:體長可達10厘米,背部呈藍褐色或灰色,眼睛上半部為藍綠色,下半部深褐色。
  3. 四肢結構:前肢長于後肢,趾間有蹼,適應山地溪流環境。

三、分布與栖息地


四、繁殖與生存現狀

  1. 繁殖特點:角質刺用于雄性間争奪配偶及挖掘産卵場。蝌蚪期長達2-3年,易被天敵捕食,成活率低。
  2. 保護現狀:因栖息地破壞和生存周期漫長,被列為世界級珍稀物種,需重點保護。

五、别名與文化意義

胡子蟾别稱“中國角怪”“胡子蛙”,其奇特外形和生存特性使其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我國自然遺産的象征之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分布或保護措施,可參考、10、12等高權威性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子蟾的意思

《胡子蟾》指的是一種多毛生物,也被稱為“突背蟾”。它是一種兩栖動物,屬于蛙類中的一種。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胡字的部首是又字底部的月字旁,總共包含了7個筆畫;子字的部首是子字底部的一丨,總共包含了3個筆畫;蟾字的部首是蟲字旁,總共包含了11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胡子蟾》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其中“胡子”指的是蟾蜍臉上的長長的鬍鬚狀毛發。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鬍子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胡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是「胡八」或「忽各」等。子字的寫法依然是「子」,蟾字的寫法也可以是「蟾陳」。

例句

1. 田邊的池塘裡,有一隻胡子蟾正吃着小昆蟲。

2. 胡子蟾在水中遊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

3. 這隻胡子蟾的皮膚呈現出獨特的斑點。

組詞

組詞:
- 胡蜂
- 胡同
- 胡亂
- 胡椒
- 蟾蜍
- 蟾宮

近義詞

近義詞:
- 鬍髯蟾
- 突背蟾
- 胡須蟾

反義詞

反義詞:
- 光頭蟾
- 無毛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