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觀名。在 江蘇 揚州 城。原為 後土祠 ,後改為 蕃厘觀 。相傳 唐 代觀内有瓊花一株而得名。 元 張憲 《簡窦彥南》詩:“ 二十四橋 風月清, 瓊花觀 裡坐吹笙。” 明 高啟 《逢李止冰道人》詩:“ 後土 瓊花觀 ,仙人 黃鶴樓 。”《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屢次禁制,無法可處,又去 揚州 瓊花觀 裡請了一位法師來到。”
瓊花觀是位于中國江蘇揚州的一處曆史悠久的道教建築,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名稱由來
瓊花觀原名“後土祠”,後更名為“蕃釐(厘)觀”。因唐代觀内曾有一株珍稀的瓊花樹而得名“瓊花觀”。宋徽宗趙佶曾賜匾額“蕃釐觀”,但民間仍習慣以“瓊花觀”稱呼。
曆史沿革
始建于漢代,最初為祭祀後土(土地神)的祠廟,後逐漸演變為道教場所。曆經多次修繕,現存遺迹包括瓊花台、清代“蕃釐觀”石匾及“玉鈎洞天”古井等。
建築與傳說
原建築群規模宏大,含牌坊、三清殿、彌羅寶閣等,但多數殿宇已毀。瓊花作為觀内标志,相傳為唐代特有,因“天下無雙”的奇美而聞名,衍生出諸多民間故事。
文化影響
瓊花觀在文學作品中常被提及,如元代張憲詩句“二十四橋風月清,瓊花觀裡坐吹笙”,明代高啟亦以“後土瓊花觀,仙人黃鶴樓”贊其景緻。
現狀與價值
現為揚州市著名旅遊景點,雖主體建築不存,但曆史遺迹仍吸引遊客,成為揚州文化地标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典故或建築細節,可參考《醒世姻緣傳》等文獻及揚州地方史料。
《瓊花觀》是指一個具有美麗花園的宮殿或莊園,以及在其中觀賞花卉的場所。
《瓊花觀》的拆分部首為玉和花,其中玉是三畫,花是四畫。
《瓊花觀》一詞的源于古代文獻中的記載,作為古代宮殿和莊園的名稱。
《瓊花觀》的繁體字為「瓊花觀」。
古時候《瓊花觀》的漢字寫法可能與今天的寫法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
1. 在《瓊花觀》的庭院中,盛開着各種絢麗的花朵。
2. 她參觀了《瓊花觀》,被那裡美麗的花園所吸引。
1. 瓊花:指美麗絢爛的花朵。
2. 花觀:指觀賞花卉的場所。
3. 瓊園:指美麗的花園。
花圃、花園、花壇
廢墟、荒地、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