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皇帝年幼不能親政,由大臣代居其位處理政務,謂“居攝”。《漢書·食貨志上》:“ 平帝 崩, 王莽 居攝,遂篡位。” 三國 魏 曹植 《周公贊》:“ 成王 即位,年尚幼稚, 周公 居攝,四海慕利。” 唐 元稹 《遷廟議狀》:“ 則天 為居攝,則 中宗 非中興,不得為不遷之廟。”
“居攝”是中國古代政治術語,指因皇帝年幼或無法親政時,由大臣暫時代行皇帝職權的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居攝”即“代居其位攝行政務”,核心是臣子暫時行使最高統治權。該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記載王莽在漢平帝去世後“居攝”并最終篡位的曆史事件。
周公輔政
周成王年幼時,周公旦代行天子職權,成為“居攝”的典範。《論衡》記載:“周公居攝,周道乃成”。
王莽篡漢
漢代孺子嬰時期,王莽以“居攝”名義掌握大權,最終建立新朝,成為負面案例。唐代元稹曾評價:“王莽居攝,遂篡位”。
古代文獻中,“居攝”常被用作政治隱喻。例如:
需要查看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漢書》《論衡》等原始文獻,或訪問相關詞條來源。
居攝(jū shè)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居攝的第一個字是居(jū),由⺍(人偏旁)和且(上下結構)組成,總共有6畫。居表示居住、倚靠等意思。而居在居攝中充當動詞,意味着寓居、駐紮等。
居攝的第二個字是攝(shè),由手(⺘)和智(智旁)組成,總共有12畫。攝表示采取、接受等意思。攝在居攝中充當名詞,表示拍攝、攝影的行為。
居攝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由于“居攝”在古代常用于表達“居住并拍攝”的意思,所以衍生出了這個詞彙。居攝的繁體字為居攝。
在古代,居攝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居的古代寫法為屍字頭往左下方寫,并且沒有且,隻有⺍一個部首。攝的古代寫法為字頭寫得更為特殊,是個稍微斜向右上方的豎折彎狀。
1. 他喜歡居攝在鄉村,拍攝美麗的風景。
2. 這個攝影師常常居攝于北極,記錄極地的壯麗景象。
組詞:居住、居民、攝影、拍攝。
近義詞:居住拍攝、定居拍照。
反義詞:離開、遷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