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期的意思、比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期的解釋

(1).古代官府催繳租稅的限期。 清 袁枚 《新齊諧·大樂上人》:“其鄰人 周 某,充縣役,家貧,承催稅租,皆侵蝕之,每逢比期,輒向上人借貸。”

(2).舊 中國 銀錢業和工商業公定的一種債權債務結算日期。如以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為“小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後一天為“大比期”。一般拆放短期款項,即以半個月為期。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我們得借比期來開銷工資,來買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比期”是一個曆史術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官府催繳租稅的限期

指政府規定的納稅人必須完成繳稅的截止日期。例如清代袁枚《新齊諧·大樂上人》中記載,每逢“比期”,欠稅者會向寺廟借貸以應對催繳。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稅收制度中對時限的嚴格管理。


二、舊中國金融與工商業的結算周期

在近代經濟活動中,“比期”是銀錢業(如錢莊、票號)與工商業共同約定的債權債務結算日期,分為兩類:

  1. 小比期:每月5日、10日、20日、25日;
  2. 大比期:每月15日和月末最後一天。
    短期資金拆借通常以半個月(即大小比期之間的間隔)為期限,形成了一種規律化的金融結算體系。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比期》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相互比較或對照,以确定目标或進度。它的部首是比(bǐ)和其它的字形構成。根據筆畫計算,它的總筆畫數是8。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相似,仍然是“比期”。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比期》的例句: 1. 我們需要将兩個方案比期,選擇最好的。 2. 他們比期了一下成績,發現自己都有進步。 3. 我們應該比期不同的産品,找出最適合的。 一些以《比期》為主題的組詞可能包括: 1. 比期優勢:比較不同期限下的優點。 2. 比期目标:設定具體的比較和期限。 3. 比期進度:對照已定期限的實際進展情況。 與《比期》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有: 1. 對照:比較兩個事物以發現差異。 2. 比對:對照兩個事物以尋找相似之處。 反義詞方面,沒有直接相反的詞彙與《比期》相關,因為它涉及到對比和對照。您還有别的問題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