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軍的意思、頓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軍的解釋

駐紮軍隊。《晉書·盧志傳》:“今公掃清羣難,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頓軍 關 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假谲》:“ 王大将軍 既為逆,頓軍 姑孰 。” 宋 魏泰 《東軒筆錄·狄青》:“及頓軍 崑崙關 下,翊日将度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軍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軍事術語,指軍隊在行軍途中暫時停止前進、駐紮休整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頓”古義為停頓、止宿,《說文解字》釋“頓”為“下首也”,引申為駐紮;

    “軍”指軍隊或軍事編制單位。合稱即“軍隊止駐”。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頓軍”意為:

    軍隊駐紮;屯駐。

    例見《後漢書·隗嚣傳》:“嚣乃勒兵十萬,擊殺雍州牧陳慶,将攻安定。安定太守王向,頓軍高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曆史軍事語境

    古代戰争中,“頓軍”強調臨時性駐紮,區别于長期“屯軍”。如《孫子兵法》所述“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則擒三将軍”,反襯頓軍休整的必要性,體現戰略緩沖意圖。

  4. 相關概念辨析

    • 與“駐軍”區别:頓軍側重行軍間歇的短暫停駐,駐軍則為長期防衛性布防;
    • 與“屯軍”關聯:頓軍可能發展為屯田制下的長期屯軍(見《中國軍事通史·秦漢卷》)。
  5. 古籍用例佐證

    《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晟頓軍渭橋,伺賊間隙”,凸顯頓軍的戰術待機功能。宋代《武經總要》亦強調“頓軍必據險阻,防襲擾”,揭示其選址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符合原則的權威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
  4. 《中國軍事通史·秦漢卷》(軍事科學出版社)
  5. 《武經總要校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頓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jūn,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釋

頓軍指駐紮軍隊,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軍隊暫時駐留或安營紮寨的行為。例如: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該詞常見于古代軍事語境,強調軍隊在行軍途中的臨時駐紮。例如宋代魏泰《東軒筆錄》提到狄青“頓軍崑崙關下”。
  2. 現代釋義: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将其英譯為station troops,進一步明确其“駐軍”含義。

三、常見誤區

需注意與“全軍覆沒”等錯誤釋義區分。例如提到“頓軍指軍隊被徹底擊敗”,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誤讀有關。


四、總結

“頓軍”是古代軍事術語,核心含義為駐紮軍隊,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世說新語》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民國抱石飙歘材童妙妓孱懦丹冥打女真大同市達巷櫈杌定正對陣餌糕割頭稅涵義黃丹黃頭小兒猳玃漸包颉曲金鳳凰浄律驚夢舊都局牗愧恨靈厖龍飙扪月民聽木紅球木披難胞黏巴排校歉惜切換青峯阙佚入臣歃辭上坡路蛇腹斷設款折搶失第食蹠數番家水澤四壁廂箨龍外國佬萬象更新紊煩五味子屋下蓋屋五髒六腑縣封兮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