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軍的意思、頓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軍的解釋

駐紮軍隊。《晉書·盧志傳》:“今公掃清羣難,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頓軍 關 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假谲》:“ 王大将軍 既為逆,頓軍 姑孰 。” 宋 魏泰 《東軒筆錄·狄青》:“及頓軍 崑崙關 下,翊日将度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頓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jūn,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釋

頓軍指駐紮軍隊,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軍隊暫時駐留或安營紮寨的行為。例如: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該詞常見于古代軍事語境,強調軍隊在行軍途中的臨時駐紮。例如宋代魏泰《東軒筆錄》提到狄青“頓軍崑崙關下”。
  2. 現代釋義: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将其英譯為station troops,進一步明确其“駐軍”含義。

三、常見誤區

需注意與“全軍覆沒”等錯誤釋義區分。例如提到“頓軍指軍隊被徹底擊敗”,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誤讀有關。


四、總結

“頓軍”是古代軍事術語,核心含義為駐紮軍隊,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世說新語》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軍》的意思

《頓軍》這個詞是指在戰争中頓時加強軍隊的意義。頓軍可以理解為突然增強軍隊的力量,加大攻擊或防守的力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頓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頁”和“冖”,部首是構成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筆畫是指書寫漢字所需的線條。

來源

《頓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兵書中,用以描述在戰争中忽然增加軍隊的情況。這個詞的常見用法起源于中國古代,被廣泛運用于武将和軍事戰略中。

繁體

《頓軍》是《頓軍》的繁體字寫法,使用于繁體字的地區和文化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關于《頓軍》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寫法需要根據不同曆史時期進行考究和對比。

例句

1. 在戰争的關鍵時刻,将軍下令頓軍,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2. 為了加強攻勢,總指揮決定進行一次頓軍,讓敵人措手不及。

組詞

組詞可以從《頓軍》中選取字詞進行拼接:

1. 前頓軍

2. 後頓軍

3. 頓軍戰術

4. 頓軍力量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與《頓軍》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

1. 突擊

2. 助攻

3. 增援

4. 加強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與《頓軍》意思相反的詞語:

1. 撤軍

2. 退卻

3. 弱化

4. 衰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