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録的意思、傳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録的解釋

轉抄,傳抄。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楊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則命門人傳録,門人疲於應命,頃刻之際,成數千言。”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辯》:“一時傳録者以‘樹’字與 英宗 廟諱同音,故易以‘暮’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近年惟 直齋 陳氏 書最多,蓋嘗仕於 莆 ,傳録 夾漈 鄭氏 、 方氏 、 林氏 、 吳氏 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録(chuán lù)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傳”與“録”(“錄”的繁體)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文字記錄并傳播信息或知識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文化背景展開分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礎釋義

    “傳”意為傳遞、流傳,“録”指記載、抄寫。合指将信息謄寫保存并使之傳播,強調文字載體的傳承功能。例如古籍校勘中“傳録舊本”,即謄抄保存原始文獻以便流傳。

  2. 引申含義

    • 知識傳承:特指對典籍、史料的整理與傳播,如《四庫全書總目》載:“唐宋類書多傳録舊籍。”
    • 信息轉遞:在文書領域,指官方或民間文件的抄錄與傳遞(如明清檔案“傳録副本”)。

二、用法與文化背景

  1. 曆史語境

    古代印刷術未普及時,“傳録”是知識保存的主要方式。例如宋代學者通過傳録手稿傳播理學思想,體現了文字記錄對文化延續的關鍵作用。

  2. 現代應用

    詞義延伸至數字化轉錄,如檔案館将古籍“傳録為電子文檔”,兼顧保存與傳播的雙重目的。


三、權威來源參考


四、文化意義

“傳録”凝結了中國傳統對文字傳承的敬畏,從竹簡刻寫到數字存檔,始終承載文明延續的使命。其價值不僅在于信息複制,更在于跨越時空的知識接力。


: 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1卷,p. 1587

: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類書類》,中華書局影印本

: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籍數字化工作規範》,201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傳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轉抄、傳抄,指通過手寫或複制的方式将内容傳遞或記錄下來。以下是具體解釋:

  1. 基本釋義
    “傳録”由“傳”(傳遞)和“録”(記錄)組成,合指輾轉抄寫、傳播記錄的行為。例如宋代歐陽修《歸田錄》中提到,楊大年命門人“傳録”文章,門人因頻繁抄寫而感到疲憊,體現了這一詞彙的實際應用場景。

  2.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古籍文獻中,描述古代文人或學者之間抄錄、傳播著作的過程。如元代黃溍的筆記中提到,因避諱而将“樹”字改為“暮”字的“傳録”案例。
    • 強調間接性,即并非直接謄寫原文,而是通過中間環節傳遞内容。
  3.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傳録”與“傳抄”“轉抄”意義相近,但更突出多次傳遞的特性。例如明代胡應麟提到“傳録”鄭氏舊書多達五萬餘卷,說明其規模性和延續性。

“傳録”是古代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歸田錄》《日損齋筆記》等原始資料(部分内容引自、2、6)。

别人正在浏覽...

閉口無言鬓钗裁鉸慘陰楚舘春畬錯節谠辭大約典文掉皮底墊鼎賊洞合發根鋒鋋逢處勾擔烘晴化心徽章鹄年豁懷镬竈肩拜監市履狶吉臣竭誠相待麂目籬鏡疤浄發金簧謹慎小心九溟寬博礧硠簾柙龍艘樓松羅繃噢休慓果竅領跂坐全制日東月西閏察升超沈約誰某説本竦恧慝僞提刀僞鳳無線電傳真吳語俠情狹巷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