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京城槐蔭大道。 南朝 梁元帝 《長安道》詩:“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紅塵。” 北周 庾信 《兖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報功之冊,則槐路是儀;贈行之典,則 荊 河 惟牧。” 唐 陳子良 《贊德上越國公楊素》詩:“桂宮擅鳴珮,槐路獨飛纓。” 宋 梅堯臣 《袷享觀禮二十韻》:“黃麾轉槐路,朱輦駕雲虬。”參見“ 槐衙 ”。
“槐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槐路”一詞多見于古典詩文,既指具體的京城大道,又承載着政治、文化意涵。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長安道》《兖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等文獻原文。
槐路是一個漢字詞語,兩個字分别是“槐”和“路”。槐路的意思是槐樹所在的道路。
“槐”的部首是木,它共有11個筆畫;而“路”的部首是足,它共有13個筆畫。
槐路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到《戰國策·趙策五》一書中。在這本書中,槐路被用來形容槐樹所形成的道路。
槐路的繁體字為「槐路」,字形保持了簡體字的結構和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槐字的古時候寫法是「艸槥」,路字的古時候寫法是「辵馬土」。
1. 這條槐路的兩旁栽滿了槐樹,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2. 我走在槐路上,感受到了槐樹的陰涼和涼爽的微風。
槐樹、槐花、路邊、道路、小路等。
槐樹道、槐樹街、槐樹巷等。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