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殃的意思、天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殃的解釋

天降的禍殃。《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語》:“由是觀之,天殃與上罰所以别者,闇與顯耳。” 唐 韓愈 《圬者王承福傳》:“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王敦失守》:“天殃危社稷,烽火及 甘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天殃(拼音:tiān yāng)指天降的禍殃,即自然或超自然力量帶來的災難或不幸。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強調災禍的不可抗拒性。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籍引用:

    • 《禮記·月令》提到:“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有天殃。”,意為在特定月份發動戰争會招緻天降災禍。
    • 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中寫道:“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強調不勞而獲會引發天罰。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天殃危社稷,烽火及甘泉”。


三、相關擴展


四、補充說明

“天殃”的構成中,“天”指自然或神明,“殃”指災禍,整體體現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其用法多帶有警示或勸誡意味,常見于強調因果報應的語境。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禮記》《春秋繁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殃

天殃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天災和禍殃。它由“天”和“殃”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殃的部首是“一”和“殳”,其中“一”是“一絲”字旁,表示天空;“殳”是古代兵器的一種,代表禍患。它們的筆畫分别為4和10。

來源和繁體

天殃一詞最早見于《班固·漢書》:“凡百姓戮力于北伐,所殃戮者,皆天殃之,非民殃也。”意即人民為北方的戰争而付出生命的代價,是來自于天災而非人禍。在繁體字中,天殃的寫法為「天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天殃的寫法也有差異。古代《字彙》中的寫法為「天飏」,意為天空飄動或者天空中的不好的事情。

例句

1. 這場洪水造成了巨大的天殃,許多房屋被沖毀。

2. 我們應該盡力預防和減少天殃的發生,保護生态環境。

組詞

災殃、天禍、天災人禍。

近義詞

天災、災難、禍患。

反義詞

祥和、安甯、福禍無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