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魂飛魄散 ”。《禅真逸史》第二五回:“ 管賢士 一見 杜伏威 走到,驚得魄散魂消,正待往窗外逃生,被 杜伏威 攔腰一斧砍倒,頂門上復一斧,頓時一命歸陰。” 元 張鳴善 《普天樂·贈妓》曲:“口兒甜,龐兒俏……引的人魄散魂消。”《雍熙樂府·鬥鹌鹑·題情》:“困騰騰頭昏腦悶,急煎煎意攘心勞,虛飄飄魄散魂消。”
“魄散魂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形容人因極度驚恐或害怕而失去常态,也可引申為事物消失得無影無蹤。
驚恐狀态
指人在遭遇突發危險或極度恐懼時,精神與靈魂仿佛消散,失去控制。例如:
《禅真逸史》中描述:“管賢士一見杜伏威走到,驚得魄散魂消,正待往窗外逃生……”。
元代張鳴善《普天樂·贈妓》也以此形容因美色或意外事件引發的驚慌。
消失無蹤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該成語可形容人或物突然消失、毫無蹤迹的狀态。例如:
“他突然間魄散魂消,再也沒有出現過。”。
此用法更側重物理層面的消失,但需注意語境中的實際含義可能偏向比喻性表達。
《魄散魂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精神憔悴,身體虛弱,精力衰竭。
《魄散魂消》的拆分部首是鬼(魂的鬼)和散(魄的散),它共有21個筆畫。
《魄散魂消》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陳丞相世家》,形容人體弱精神疲憊的狀态。在繁體字中,魄寫作魄魄,散寫作散散,而魂寫作魂魂。
在古時候中文寫法中,魄散魂消的字形沒有太大差異。
他這段時間工作太忙了,魄散魂消的樣子,看起來非常疲憊。
1. 魂飛魄散:形容精神極度恍惚,無法集中注意力。
2. 鄙薄鄙夷:指輕視、看不起。
3. 揚眉吐氣:形容人經過努力,取得了成功,感到非常得意。
1. 精疲力竭
2. 筋疲力盡
3. 身心俱疲
1. 生龍活虎
2. 精神煥發
3. 充滿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