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緍的意思、釣緍的詳細解釋
釣緍的解釋
見“ 釣緡 ”。
詞語分解
- 釣的解釋 釣 (釣) à 用餌誘魚上鈎:釣魚。釣餌。垂釣。釣具。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釣譽。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緍的解釋 緍 í 古同“緡”。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釣緍(diào mí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釣”與“緍”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釣”本義指用餌誘捕魚類,引申為謀取利益或設局引誘的行為;“緍”為“缗”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釣魚繳”,即釣魚用的絲線,後泛指繩索或錢币單位。
在詞彙組合中,“釣緍”具有雙重含義:
- 字面指代:指釣魚用的絲線或釣具,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詩經》中“其釣維何?維絲伊緍”即描述以絲線為釣具的場景。
- 比喻意義:衍生為“暗中布局謀利”或“設置圈套”,多含貶義。如《漢書·刑法志》用“釣緍之權”比喻權謀手段。
該詞在語言學層面體現了漢語“單字成義,複合轉喻”的構詞特點。現代使用中多保留比喻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漢書集解》(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釣緍”是“釣缗”的異體寫法,屬于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釣竿上的線:指垂釣時所用的魚線或釣繩。該用法在古籍中常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安貧》提到“施釣緡於修木之末”,即以釣線懸挂于高樹末端形容不合常理的舉動。
- 垂釣行為:引申為釣魚活動本身。例如唐代杜甫《谒先主廟》中“飄零且釣緡”,即以垂釣暗喻隱逸生活。
2.文獻例證
- 宋代曾鞏《寄郓州邵資政》中“探奇漾釣緍”,描述泛舟探尋奇景時攜帶釣具的情景。
- 清代顧炎武詩句“於今且釣緡”,則借垂釣表達對時局的疏離感。
補充說明
- 字形差異:“緍”與“缗”為異體字,前者多見于早期文獻,後者為後世通用寫法。二者讀音均為“mín”,與“釣”組合後指代釣具或釣魚行為。
- 文化意象:古代詩詞常以“釣緍/缗”隱喻隱士的淡泊或亂世中的避世心态,如杜甫、顧炎武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抱樸子》《杜工部集》等原典或相關注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稗士寶圭巴紮不射宿稱服出籴畜食錯過代匮大鹿黨代表導從道陌打手勢定苗楯墨法場放翻拊勞俯仰由人嗊嗃廣開言路廣西禾旦熇暑槐路晦蒙回憶加持敬讓寄宿生霁雪居卑誇夫狂劣餽節藍澱淋瀝魯直緑雲鬟馬鲛魚鳴雨排球隊沛遲僄悍平津邸祈谷慶藴全數娶妻上色賒賬詩景水沖送聲太倉稊米韬戎土地菩薩蛻變杌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