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棒名。 漢 代禦史、校尉、郡守、都尉、縣長之類官員皆用木吾夾車。 唐 陸羽 《茶經·四之器》:“炭檛以鐵六稜製之……若今之 河 隴 軍人木吾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拱稽之稽,蓋棁檛之類也, 河 隴 謂之木吾。”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木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ù wú,其核心含義為古代官員使用的木棒名,主要用于儀仗或夾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器物屬性
木吾是漢代官員(如禦史、校尉、郡守等)使用的木制儀仗工具,用于夾車或護衛隊列中,象征身份與權威。
曆史記載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提到“河隴軍人木吾”,清代方以智《通雅·器用》也記載其用途,說明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與“成語說”的差異
部分來源(如)提到“木吾”為成語,比喻堅韌不拔,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典籍(如漢典、滬江詞典),可能為現代誤傳或引申義。
字形解析争議
有觀點認為“吾”意為“正直”,故“木吾”指直木,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需謹慎采納。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古今注·輿服》(晉代崔豹)等古籍原文。
“木吾”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木”和“吾”兩個字組成。
“木”是一個漢字部首,可表示樹木或木制的事物。它的拼音是“mù”,筆畫數為4畫。
“吾”是一個漢字部首,拼音為“wú”,有6畫。它有人名的含義,也可以作為代詞使用,“我”或“我的”。
“木吾”是一個漢語詞彙,最早來源于《孟子·滕文公下》:“若夫學者之為木吾子者,以美其材也。”意思是指學者追求學問的過程就像精心雕琢木材一樣。
在繁體字漢字書寫中,對應的字符為「木吾」。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木吾”的基本形态保持一緻。
1. 他喜歡在樹林裡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木吾”對他來說,真的是一門藝術。
2. 整個房間采用木制裝修,給人一種溫馨自然的感覺,仿佛置身于“木吾”之中。
組詞:木材、木工、木偶、木料、木房、木質、木闆、木屋、木柱。
近義詞:木匠、木藝、木制、木頭、木紋。
反義詞:石頭、土地、水流、火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