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從高處遠望,叢林樹梢齊平。 南朝 齊 謝朓 《宣城郡内登望》詩:“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唐 李商隱 《訪隱》詩:“月從平楚轉,泉自上方來。”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平林》:“楚,叢木也;登高望遠,見木杪如平地,故雲平楚。” 魯迅 《阻*********移家杭州》詩:“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2).猶平野。 宋 文天祥 《汶陽道中》詩:“平楚渺四極,雪風迷遠天。” 清 馮桂芬 《勸樹桑議》:“西北諸省千百裡,彌望平楚,莫不宜桑。”
“平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從高處遠望,叢林樹梢齊平
指登高俯瞰時,樹木的頂端連成一片,形成平緩的視覺效果。這一用法常見于古詩文中,例如:
平野、平林
引申為平坦的原野或叢林,強調視野開闊的地貌。例如:
“平楚”兼具具象(樹梢齊平)與抽象(平野遼闊)的雙重含義,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寫景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可參考《文選》或相關詩詞注解。
《平楚》是一個漢字詞語,其義為平定楚國、安定楚地、使楚國安甯。
《平楚》的部首為"立",總筆畫為12畫。
《平楚》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曆史中的楚漢之争。在楚漢戰争中,漢朝統治者劉邦決心平定楚國,最終成功地征服了楚國,統一了中國。
《平楚》在繁體字中寫作「平楚」。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以篆書為主要形式,「平楚」會有一些變體。例如,在金文中,“立”字的形狀可能不同于現代漢字。
1. 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要共同努力來平楚社會。
2. 國君平楚後,百姓安居樂業。
1. 平息楚亂
2. 平定楚國
3. 平複楚患
4. 平和楚地
1. 安撫楚國
2. 安定楚地
3. 平定楚亂
4. 平息楚患
1. 迫害楚國
2. 動亂楚地
3. 幹擾楚國
4. 不安楚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