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縮酒的意思、縮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縮酒的解釋

古代祭祀時用菁茅濾酒去渣,謂之縮酒。一說,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若神飲之,故謂之縮酒。見《周禮·天官·甸師》“祭祀共蕭茅” 鄭玄 注引 鄭大夫 曰。《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晉 王隱 《晉書地道記·零陵郡》:“ 泉陵縣 有香茅,氣甚芬香,言貢之以縮酒也。” 北周 庾信 《周方澤歌》之一:“調歌孫竹,縮酒江茅。” 唐 柳宗元 《與崔連州論石鐘乳書》:“ 荊 之茅,皆可以縮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縮酒是古代中國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環節,特指用成束的茅草過濾酒渣、瀝取清酒以敬神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溯源

  1. “縮”的本義

    《說文解字》釋“縮”為“亂也”,引申為“過濾”“瀝除雜質”。在祭祀語境中,“縮”指通過茅草束滲透酒液,分離渣滓。

  2. “酒”的祭祀屬性

    古代以酒為通神之物,《周禮·天官》載“酒正掌酒之政令”,祭祀用酒需純淨,故需“縮酒”提純。


二、祭祀儀軌

  1. 操作方式

    将捆紮的菁茅(香茅草)豎立于祭台,澆灌酒漿于茅束上,酒液滲下象征神飲,渣滓留于茅草中,稱為“縮酒”(《左傳·僖公四年》載“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2. 文化象征

    此儀式體現“敬天法祖”思想,茅草過濾象征淨化祭品,表達對神靈的虔誠。《楚辭·離騷》中“奠桂酒兮椒漿”亦暗含縮酒遺風。


三、曆史演變

  1. 周代禮制

    縮酒為諸侯貢茅于天子的義務,《尚書·禹貢》列“包匦菁茅”為荊州貢品,專供王室祭祀。

  2. 楚地遺存

    湖北荊門包山楚墓出土的“縮酒器”與文獻互證,證實戰國時期楚地仍行縮酒之禮(考古學報《包山楚簡研究》)。


結論

“縮酒”是融合物質操作(濾酒)與精神信仰(通神)的祭祀行為,其詞義根植于先秦禮制,承載古代天人溝通的儀式邏輯。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作為文化符號仍見于曆史文獻與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縮酒”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禮儀和文獻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縮酒”指古代祭祀時用菁茅(香茅草)過濾酒液以去除雜質的儀式。另一說為将成束的茅草立于祭台前,将酒澆灌其上,酒液滲下象征神靈飲用,故稱“縮酒”。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依據

  1. 起源:源于周代祭祀禮儀,與“包茅”貢品相關。《左傳·僖公四年》記載,楚國因未向周王室進貢包茅,導緻“王祭不共,無以縮酒”,成為齊國伐楚的理由之一。
  2. 材料:使用特定植物“菁茅”,如零陵郡(今湖南)的香茅,因其芳香特性被用于祭祀。

三、儀式功能

四、其他解釋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縮酒”解釋為“減少飲酒量”,但此含義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義。主流解釋仍以古代祭祀儀式為主。

五、文化影響

該詞反映了古代禮制中對祭祀細節的重視,如《周禮·天官·甸師》記載了相關流程,唐代柳宗元亦在文中提及荊楚地區茅草用于縮酒。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周禮》《左傳》等典籍,或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伯便宜行事别拗鼈飲比丘尼長綸賝寶窗戶眼兒刺舩從婢搭把子打呼噜德高望重電子論地骨董振堆疊頓下铎槊惡女佛性韓潮蘇海槐第黃參華屋山丘洄洑誨谷假撇欠積恨筋革鞫系刊物勒緊褲帶良苦柳條箱龍眼論谑蒙養拈破佞柔劈曆曝書鉛字合金喬遷氣窗騎羊子三緻志森陰上簿珊瑚鈎世變使軒私占送放松喬胎元同榻讬法項羽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