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ongan]
(2) 桂圓,與荔枝相近的一種果實,它由東印度群島的一種喬木( Euphoria longana )産生
(3) 産生龍眼果實的一種喬木
(1).常綠喬木。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花小,黃白色,圓錐花序。木質緻密,可以制器具。是我國 福建 、 廣東 等地的特産。 晉 左思 《吳都賦》:“龍眼橄欖,棎榴禦霜。”《太平禦覽》卷九七三引 晉 顧微 《廣州記》:“龍眼,子似荔枝,七月熟。”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八:“在龍眼開花時,我才認識他。”
(2).指這種植物的果實。為果中珍品。也稱桂圓。《東觀漢記·南匈奴單于傳》:“南單于來朝,賜禦倉及橙、橘、龍眼、荔枝。”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荔支方過,龍眼即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目》:“龍眼正圓。”
“龍眼”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植物學、文化含義及實用價值三方面展開:
龍眼(學名:Dimocarpus longan)是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原産于中國南部及亞洲熱帶地區,與荔枝、紅毛丹同科。其樹高可達10餘米,樹皮茶褐色,羽狀複葉,小葉4-5對,呈長圓狀橢圓形,春夏開黃白色小花,圓錐花序,果實球形,外皮黃褐色,果肉晶瑩半透明,味甜多汁,中央有黑色種子。
主産于中國福建、廣東等地,泰國、印尼等國亦有栽培,位列“華南四大珍果”之一。
龍眼是一種常見的水果,也是一種漢字。它的意思是龍的眼睛,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水果的外觀。龍眼在漢字中的拆分部首是“目”和“爪”,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龍眼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記錄下來。它經過演變和簡化後,在繁體字中寫作「龍眼」。
在古代,字形的演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龍眼在古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古時候漢字中的龍眼字實際上是由兩個單獨的字形組成:「龍」代表龍,「目」代表眼睛。這種寫法更加明确地表達了字形的含義。
1. 他買了一斤新鮮的龍眼,準備與家人一起分享。
2. 這個水果攤上有各種水果,包括橙子、蘋果和龍眼。
龍眼組詞豐富多樣,例如:
1. 龍眼樹 - 指種植龍眼樹的果園或農田。
2. 龍眼幹 - 經過幹燥處理後的龍眼果實,具有較長的保質期。
3. 龍眼肉 - 指龍眼果實的果肉部分。
近義詞:龍睛、龍宮
反義詞:鳳眼、虎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