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缩酒的意思、缩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缩酒的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菁茅滤酒去渣,谓之缩酒。一说,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酒。见《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 郑玄 注引 郑大夫 曰。《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晋 王隐 《晋书地道记·零陵郡》:“ 泉陵县 有香茅,气甚芬香,言贡之以缩酒也。” 北周 庾信 《周方泽歌》之一:“调歌孙竹,缩酒江茅。” 唐 柳宗元 《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 荆 之茅,皆可以缩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缩酒是古代中国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特指用成束的茅草过滤酒渣、沥取清酒以敬神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溯源

  1. “缩”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缩”为“乱也”,引申为“过滤”“沥除杂质”。在祭祀语境中,“缩”指通过茅草束渗透酒液,分离渣滓。

  2. “酒”的祭祀属性

    古代以酒为通神之物,《周礼·天官》载“酒正掌酒之政令”,祭祀用酒需纯净,故需“缩酒”提纯。


二、祭祀仪轨

  1. 操作方式

    将捆扎的菁茅(香茅草)竖立于祭台,浇灌酒浆于茅束上,酒液渗下象征神饮,渣滓留于茅草中,称为“缩酒”(《左传·僖公四年》载“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2. 文化象征

    此仪式体现“敬天法祖”思想,茅草过滤象征净化祭品,表达对神灵的虔诚。《楚辞·离骚》中“奠桂酒兮椒浆”亦暗含缩酒遗风。


三、历史演变

  1. 周代礼制

    缩酒为诸侯贡茅于天子的义务,《尚书·禹贡》列“包匦菁茅”为荆州贡品,专供王室祭祀。

  2. 楚地遗存

    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缩酒器”与文献互证,证实战国时期楚地仍行缩酒之礼(考古学报《包山楚简研究》)。


结论

“缩酒”是融合物质操作(滤酒)与精神信仰(通神)的祭祀行为,其词义根植于先秦礼制,承载古代天人沟通的仪式逻辑。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作为文化符号仍见于历史文献与考古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缩酒”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礼仪和文献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缩酒”指古代祭祀时用菁茅(香茅草)过滤酒液以去除杂质的仪式。另一说为将成束的茅草立于祭台前,将酒浇灌其上,酒液渗下象征神灵饮用,故称“缩酒”。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1. 起源:源于周代祭祀礼仪,与“包茅”贡品相关。《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楚国因未向周王室进贡包茅,导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成为齐国伐楚的理由之一。
  2. 材料:使用特定植物“菁茅”,如零陵郡(今湖南)的香茅,因其芳香特性被用于祭祀。

三、仪式功能

四、其他解释说明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缩酒”解释为“减少饮酒量”,但此含义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主流解释仍以古代祭祀仪式为主。

五、文化影响

该词反映了古代礼制中对祭祀细节的重视,如《周礼·天官·甸师》记载了相关流程,唐代柳宗元亦在文中提及荆楚地区茅草用于缩酒。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周礼》《左传》等典籍,或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鹘腌臜败化伤风宝鉢抱角床才过屈宋称赞陈惊座赤身露体愁惛传问箠搒春孟黜邪崇正东西厂嘟嘟烽鼓不息干酒宫声归孙何啻鹤首坏死火院家私监抚饯赠金钩子噤渗崛强儁乂雷呼连肩怜念林泽沦替门键描花片简屏幕气田三徽僧行珊瑚虫十八层地狱师心自用守禁数日恶算历俗韵套红韬神晦迹头上安头退舍讬正突突抹抹望峰息心象胆贤武嚣襍斜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