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同床(而卧)。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趙士藻》:“至夜,令尉同榻寝。”《三國演義》第二九回:“一日,衆官皆散, 權 留 魯肅 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同榻”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ng tà,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同榻”字面意為“同床共枕”,通常用來形容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體現恩愛與情意深厚。但在古代文獻中,該詞也用于描述君臣或友人同床而卧的場景,表達親近或信任。
“同榻”既可用于夫妻間的恩愛,也可形容非夫妻關系的親密或信任,需結合語境理解。其使用多限于古代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
同榻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同和榻。
同榻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木”,部首是對漢字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
同榻的筆畫分别是9畫和8畫。
同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用來形容在同一個床榻上,即同睡一床。
同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同榻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同榻的例句:
1. 在同榻之下,他們相互傾訴着内心的苦悶。
2. 千裡姻緣一線牽,同榻共枕溫情長。
同榻的一些常用組詞包括:同床異夢、同學等。
同榻的近義詞有:同眠、同床。
同榻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