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洄澓 ”。湍急回旋的流水。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晉 徐榮 者, 琅琊 人。嘗至 東陽 ,還經 定山 ,舟人不慣,誤堕洄澓中。” 宋 蘇轍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浙江 潮自 海門 東來,勢如雷霆,而 浮山 峙於江中,與 漁浦 諸山犬牙相錯,洄洑激射,歲敗公私船不可勝計。” 嚴複 《說詩用琥韻》:“譬比萬斛泉,洄洑生微瀾;奔雷驚電餘,往往造平淡。”
“洄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水流的動态特征。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
詞性
構詞
引文例句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水經注》相關章節。
洄洑這個詞是指江河水流交彙并交錯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或觀念的交彙與融合。
洄洑的拆分部首為水,每個字都有兩個筆畫。
洄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洄字旨在形象地描繪江河交彙的樣子,洑字表示水流融合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洄、洑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洄洑這個詞的寫法基本上和現在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
1. 這座城市位于兩條大江的洄洑之地。
2. 他的思想汲取了中西文化的洄洑之長。
洄洑并不常見于組詞,因為它表示的是水流的融合和交彙,一般不常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
近義詞包括:彙合、交彙、彙聚、融合。
反義詞包括:分散、獨立、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