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良和粗劣。《管子·宙合》:“可正而視,言察美惡,審别良苦。”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苦,濫惡也。” 唐 劉禹錫 《賈客詞》:“賈客無定遊,所遊唯利并。眩俗雜良苦,乘時取重輕。”
(1).很辛苦。《後漢書·王常傳》:“ 光武 見 常 甚歡,勞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時,共更艱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許之,始賜 景 書曰‘皇帝恭問 江南 國主’,勞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鄭觀應 《盛世危言·善舉》:“訓啞院及訓聾瞽院有殘疾者,能令其識字知書,就其所能教以工藝,補天有術,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
“良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指物品或事物的優劣差異。例如《管子·宙合》中提到“審别良苦”,即辨别好壞。唐代劉禹錫的《賈客詞》中“眩俗雜良苦”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形容人的辛勞或處境的困苦。如《後漢書·王常傳》中,光武帝對王常說“王廷尉良苦”,表達對其操勞的慰問。
多用于描述用心或情感的深沉。例如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寫道“用心亦良苦矣”,強調付出的深刻。現代常見表達“用心良苦”即源于此,指為他人的利益而費盡心思。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後漢書》等來源。
良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艱辛或痛苦的經曆和努力。
良苦的拆分是良(部首:艮,筆畫:良-2)+ 苦(部首:苦,筆畫:苦-8)。
良苦最早出現在《易經·坤卦》中:“良苦易見,君子以莅衆。”
良苦的繁體字是良苦,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良有兩種常見寫法:良(艮在上)和良(王在上)。苦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
他經曆了良苦的努力才成功。
良心、良友、苦心、苦頭。
辛勞、辛苦、艱辛。
輕松、愉快、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