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的意思、地骨的詳細解釋
地骨的解釋
(1).古人謂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稱“土骨”。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 唐 李乂 《寄胡皓時在南中》詩:“江流通地骨,山道繞 天台 。” 唐 李颀 《登首陽山谒夷齊廟》詩:“蒼苔歸地骨,皓首採薇歌,畢命無怨色,成仁其若何!”
(2).枸杞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骨的解釋 骨 ǔ 人和脊惟動物身體裡面支持身體保護内髒的堅硬組織:骨頭。骨胳(全身骨頭的總稱)。骨節。骨肉(a.指最親近的有血統關系的人,亦稱“骨血”;b.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骨幹(刵 )。 像骨的東
網絡擴展解釋
“地骨”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引申義
-
指大地的骨骼(石或土骨)
古人将石頭視為大地的骨骼,稱為“土骨”。這一概念源自晉代張華《博物志》的記載:“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唐代詩人李乂在《寄胡皓時在南中》中也提到“江流通地骨”,以石喻地骨,形容地理結構。
-
枸杞的别名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三·枸杞、地骨皮》中明确将“地骨”作為枸杞的别稱。其根皮(地骨皮)是中藥材,呈筒狀或槽狀,外表面灰黃色,有縱裂紋,内表面黃白色,質脆易斷,味微甘後苦。
二、其他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地骨”可比喻“某個地方的基礎或根本”,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或權威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為“石”與“枸杞”,前者屬文學隱喻,後者為中藥名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博物志》《本草綱目》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地”和“骨”。下面是有關這個詞的各個方面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地”這個字的部首是“土”,它表示與土地、地球等相關的含義。它總共有五個筆畫。
- “骨”這個字的部首是“骨”,它表示與骨頭、骨骼等相關的含義。它總共有九個筆畫。
來源:
- “地骨”一詞的來源,是将地與骨結合而成。地表骨骼,意指大地之上形成的所謂地勢模樣。
繁體:
- 《地骨》這個詞的繁體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對于《地骨》這個詞沒有特殊的變化。
例句:
- 他認為《地骨》紋理與石頭的形态息息相連。
-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地骨》這個古老的象征。
組詞:
- 地層、骨骼、地面、地勢、地質
近義詞:
- 地形、地貌、地勢
反義詞:
- 天空、空氣、天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