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骨的意思、地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骨的解釋

(1).古人謂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稱“土骨”。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 唐 李乂 《寄胡皓時在南中》詩:“江流通地骨,山道繞 天台 。” 唐 李颀 《登首陽山谒夷齊廟》詩:“蒼苔歸地骨,皓首採薇歌,畢命無怨色,成仁其若何!”

(2).枸杞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釋義

指枸杞的根皮,屬中藥材。《漢語大詞典》記載,“地骨”為枸杞根的别名,其幹燥根皮入藥稱“地骨皮”。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進一步解釋:“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其根皮亦稱地骨,能瀉腎火、降肺中伏火”。

二、文學比喻義

古詩詞中常以“地骨”暗喻山岩或大地的骨幹。如李白《日出入行》雲“陽烏未出谷,地骨已含光”,以“地骨”指代承載天地的基石。柳宗元《遊黃溪記》亦用“地骨露而水縮”描寫山石嶙峋之貌。

三、地質學引申義

現代地質學著作中,“地骨”偶用于描述深層岩石結構,如《地質學名詞》提及“地骨”類比地層中堅硬穩定的基岩部分。此用法屬專業領域内的形象化表達,非通用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地骨”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引申義

  1. 指大地的骨骼(石或土骨)
    古人将石頭視為大地的骨骼,稱為“土骨”。這一概念源自晉代張華《博物志》的記載:“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唐代詩人李乂在《寄胡皓時在南中》中也提到“江流通地骨”,以石喻地骨,形容地理結構。

  2. 枸杞的别名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三·枸杞、地骨皮》中明确将“地骨”作為枸杞的别稱。其根皮(地骨皮)是中藥材,呈筒狀或槽狀,外表面灰黃色,有縱裂紋,内表面黃白色,質脆易斷,味微甘後苦。

二、其他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地骨”可比喻“某個地方的基礎或根本”,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或權威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為“石”與“枸杞”,前者屬文學隱喻,後者為中藥名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博物志》《本草綱目》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馣薆鳌頭阿婆半晩背包袱迸涕超救成句尺波電謝馳翔琮玺電燭氐首豆豉杜蔽鹗立泛應鳳皇伏臘趕翻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骨噜噜合境鴻豹黃澄澄換洗間不容瞬簡厚儉正賤走膠接賈怨機會主義镌镂考竟空礨累牍毛腳鷄排號攀爬佩筆瞥視錢爿魚千人所指七大家挈辔侵染日蝕三差兩錯森壁稍事刷恥說方便土牛木馬威垂唯恐嚣呶小許公諧漫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