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 南诏 兵器名。《舊唐書·德宗紀下》:“辛卯, 南詔 獻鐸槊、浪人劍、 吐蕃 印八紐。”
“铎槊”是唐代南诏地區的一種兵器,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铎槊(duó shuò)是唐代南诏國(今雲南一帶)特有的兵器名稱,屬于古代冷兵器範疇。根據《舊唐書·德宗紀下》記載,南诏曾向唐朝進獻铎槊、浪人劍等物品,表明它在當時具有外交或軍事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铎槊的形制複原或具體使用場景,可查閱《舊唐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雲南地區唐代文物的考古研究。
铎槊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鈴鳴的聲音。它可以指鐘聲、鈴聲或者類似的高亢悅耳的聲音。铎槊還可以用來形容語調悅耳動聽的歌聲或樂器聲。
铎槊的部首是金(釒)字旁,它通常出現在漢字的左側。铎槊一共有14個筆畫,分别是:金(釒)3畫,由左右兩個點和一條斜線組成;"鳥"部2畫;"寸"部3畫;兩個 "木"部4畫。
铎槊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铎”字的意思是古代用來表示鐘聲的鈴。而“槊”字則象征着古代兵器中的長矛。最初,铎槊是兩個獨立的詞彙,後來隨着語言的發展和演變,兩個詞彙逐漸合二為一,成為了現在的“铎槊”。它的意思也逐漸由指代具體的鐘聲或長矛變化為形容聲音的詞語。
铎槊的繁體字為「鐸槊」,總體上與簡體字很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關于铎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沒有改變。
1. 聽到遠處的铎槊聲,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2. 那個歌手的铎槊般的歌聲讓人心曠神怡。
1. 鈴铎 (líng duó):指鈴和鐘。
2. 鈴铎聲 (líng duó shēng):指鈴鳴的聲音。
铛铛、叮叮、叮當、锵锵等。
沉悶、刺耳、枯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