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養的意思、蒙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養的解釋

(1).潛心修養。語本《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孔穎達 疏:“能以蒙昧隱默,自養正道,乃成至聖之功。”《文物》1963年第4期:“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能受蒙養之靈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無筆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變蒙養之靈,是有筆而無墨也。”

(2).教育童蒙。 宋 蘇轍 《題張安道樂全堂》詩:“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清 劉大櫆 《祭張十二郎文》:“孰謂汝方在蒙養也,而忽焉影削,不保其向聚之形。”又如 清 代末年有蒙養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啟蒙教育,培養根基

指對兒童或初學者進行基礎性的教導和培育,使其獲得基本的知識、品德和能力。“蒙”取“啟蒙”之意,即開啟蒙昧狀态;“養”指培育、滋養。這一含義強調在個體成長初期通過教育奠定發展基礎。

來源依據:

該釋義源于古代教育思想,如《周易·蒙卦》彖傳“蒙以養正,聖功也”,主張通過教育培養純正品德。朱熹在《小學》中進一步闡釋蒙養階段對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體現傳統教育觀對基礎培育的重視。

二、涵養心性,修煉内在

引申為通過持續的學習與修行,使人的心性得到滋養和提升,達到内在的完善與通達。此義側重精神層面的修養與人格成熟。

來源依據:

清代張伯行《養正類編》提出“蒙養不端,長益浮靡”,強調幼時心性培養對終身發展的影響。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此詞條,釋義包含“修養性情”的引申義,體現詞彙的哲學維度。


近義關聯詞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周易·蒙卦》(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朱熹《小學》(《朱子全書》版本)
  4. 張伯行《養正類編》(叢書集成初編本)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典籍名稱及通行版本信息以确保可查證性。)

網絡擴展解釋

“蒙養”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層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啟蒙教育

源自《易經·蒙卦》的“蒙以養正,聖功也”,指對兒童進行基礎道德與知識的教化。古人将初等教育稱為“蒙養”或“發蒙”,常用《三字經》《千字文》等蒙養教材,多在民間私塾開展。例如清代設立的“蒙養院”即早期幼兒教育機構。

二、延伸含義:修養之道

部分典籍(如《易傳》孔穎達疏)引申為“以蒙昧隱默的方式自我修養”,強調通過謙遜内斂的态度涵養正道。這種用法多見于哲學語境,如宋代蘇轍詩句“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即體現退隱修身的意境。

其他釋義

  1. 曆史官制:北魏曾設“蒙養”官職,相當于光祿大夫,供功勳老臣閑居任職;
  2. 引申争議:個别文獻(如)提及“受恩惠而未努力”的引申義,但未見于主流權威解釋,可能為語境化理解。

建議結合《易經》原文及教育史文獻進一步探究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宵昄宇冰骨碧宇蠶事察知赪莖吹唇唱吼出陣代語疊肩鬥飲煩惱賊豐柯府望高樓寨之戰公調狗犀瑰谲故家喬木海龜害目河漳鴻逸灰朦朦惑媚潔操機格臼窠獧給絶類離倫軍門俊人黎黔黎飾六韬曆職民以食為天磨礲淬勵納粟平凡輕車簡從清涼宮傾搖懈弛勤緊芍陂戎伍儒先三花馬生死與共神志悚切坦坦韬秘天大阗阗鐵面無情銅律烏喙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