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養的意思、蒙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養的解釋

(1).潛心修養。語本《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孔穎達 疏:“能以蒙昧隱默,自養正道,乃成至聖之功。”《文物》1963年第4期:“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能受蒙養之靈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無筆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變蒙養之靈,是有筆而無墨也。”

(2).教育童蒙。 宋 蘇轍 《題張安道樂全堂》詩:“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清 劉大櫆 《祭張十二郎文》:“孰謂汝方在蒙養也,而忽焉影削,不保其向聚之形。”又如 清 代末年有蒙養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養”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層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啟蒙教育

源自《易經·蒙卦》的“蒙以養正,聖功也”,指對兒童進行基礎道德與知識的教化。古人将初等教育稱為“蒙養”或“發蒙”,常用《三字經》《千字文》等蒙養教材,多在民間私塾開展。例如清代設立的“蒙養院”即早期幼兒教育機構。

二、延伸含義:修養之道

部分典籍(如《易傳》孔穎達疏)引申為“以蒙昧隱默的方式自我修養”,強調通過謙遜内斂的态度涵養正道。這種用法多見于哲學語境,如宋代蘇轍詩句“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即體現退隱修身的意境。

其他釋義

  1. 曆史官制:北魏曾設“蒙養”官職,相當于光祿大夫,供功勳老臣閑居任職;
  2. 引申争議:個别文獻(如)提及“受恩惠而未努力”的引申義,但未見于主流權威解釋,可能為語境化理解。

建議結合《易經》原文及教育史文獻進一步探究其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養

蒙養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養,筆畫總數為14畫。

蒙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蒙養的寫法為“蒙養”,其中“蒙”表示覆蓋,”養“表示養育。蒙養的意思是像保護嬰兒一樣去照顧、教育、培養一個人,讓其安全、健康地成長。

蒙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蒙養”,多用于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盡管繁體字和簡體字在形态上有所差異,但是詞語的含義是相通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蒙養的例句:

與蒙養相關的組詞有蒙蔽、蒙受、蒙頭轉向等。蒙蔽表示欺騙、瞞騙,蒙受表示遭受、承受,蒙頭轉向表示迷茫、不知所措。

蒙養的近義詞包括培育、教養、撫養等,這些詞語都是指通過教育、培養等方式來照顧和發展人的能力。蒙養的反義詞則是忽視、疏于教育等,表示對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