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損有餘補不足的意思、損有餘補不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損有餘補不足的解釋

損:減少。減少多餘的,添補不足的。原指古代道家的一種平均思想。後也泛指一般的填平補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損有餘補不足”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原句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道家思想中關于自然規律與社會平衡的重要觀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減少多餘的部分,補充不足的部分,以達到平衡狀态。
    例:自然界中,雨水過多地區的水流會補充幹旱地區();社會層面,通過稅收調節貧富差距()。

  2. 哲學内涵
    強調自然法則的公平性,與“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形成對比,揭示天道與人道的差異()。


二、具體解讀

  1. “損”的體現

    • 自然層面:如生态系統中,野兔數量過多時,天敵捕食或疾病會自然減少其數量()。
    • 社會層面:通過政策調節財富分配,例如對高收入群體征稅()。
    • 個人層面:克制過度欲望,如削減自負心理以保持謙遜()。
  2. “補”的體現

    • 自然修複:植被破壞後,新種子生長或人工種植恢複生态()。
    • 社會救濟:扶貧政策、社會福利等彌補弱勢群體資源不足()。

三、延伸意義

  1. 平衡的藝術
    董宇輝解讀為“生活的平衡法則”,主張個人在時間、精力分配上避免極端,如工作與休息的協調()。
  2. 辯證思維
    老子通過“有餘”與“不足”的辯證關系,揭示事物動态平衡的本質,強調順應自然而非強行幹預()。

四、應用場景

這一思想既是自然規律的高度概括,也為社會治理與個人修養提供了方法論指導,核心在于追求動态平衡與和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損有餘補不足》的意思

《損有餘補不足》是一句成語,意指通過補足不足,彌補虧損。它告誡人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注重平衡和完善,以達到最佳效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損有餘補不足》的拆分部首為手、月、口、心、衣、糸,總共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損有餘補不足》原始出自《論語·述而》:“夫子…匡救乎!吾補阙而歸。”後來被引申為成語使用。該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損有餘補不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推測該成語在古時候可能以類似“損有餘補不足”的文字表達形式存在,但具體寫法無從考證。

例句

1. 在規劃項目預算時,我們應該注意損有餘補不足,以确保資金充分利用。

2. 在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同時補足不足之處。

組詞

損減、有恒、餘震、補給、不敢越過、足赤、不平衡。

近義詞

彌補不足、充實不足、化解不均衡。

反義詞

弊大于利、有失無得、得善失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