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稻鼈的意思、稻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稻鼈的解釋

傷稻害蟲。《清史稿·災異志五》:“ 鹹豐 元年六月, 崇陽 蟲災。九年五月, 蘇州 禾田中出蟲,名曰稻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稻鼈,指在稻田環境中養殖鼈(通常為中華鼈)的一種生态農業模式,屬于稻漁綜合種養的一種形式。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與鼈的共生關系,實現“一田兩用、一水兩收”。

  1. 術語定義與核心模式

    • “稻”:指水稻種植。
    • “鼈”:指中華鼈(Pelodiscus sinensis),一種常見的水生爬行動物。
    • “稻鼈”:特指将水稻種植與中華鼈養殖在同一塊水田空間内進行的農業生産方式。它并非指代某個單一的生物品種,而是描述一種複合種養系統。在稻田中,鼈可以利用田中的水體、雜草、害蟲、底栖生物等作為食物來源,同時其活動有助于疏松土壤、增加水體溶氧、減少病蟲害發生,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環。
  2. 模式特點與生态效益

    • 生态防蟲除草:鼈在田間活動,攝食福壽螺、稻飛虱、二化螟等害蟲的幼蟲和卵,以及部分雜草嫩芽,減少了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
    • 增肥松土:鼈的排洩物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可滋養水稻;其爬行活動有助于攪動泥土,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水稻根系發育。
    • 改善水質:鼈的活動增加了水體擾動,有利于提高水體溶氧量,改善稻田水質環境。
    • 一田雙收,提質增效:在同一塊土地上,既收獲稻谷,又收獲水産品(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同時,由于減少了化肥農藥投入,稻米品質更優,鼈的品質也更接近野生狀态。
  3. 應用與推廣 稻鼈共作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可持續的農業模式,近年來在中國多個水稻産區得到推廣和應用。它符合現代農業綠色、生态、高效的發展方向,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中鼓勵發展的模式之一。農業農村部等部門也發布了相關的技術規範和指導意見以促進其健康發展。

參考來源:

  1. 中國農業出版社. 《生态農業模式與技術》. (權威農業出版物,詳細闡述稻漁綜合種養原理與技術,包含稻鼈模式)。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等相關文件與報道. (政府主管部門發布的權威技術規範和行業動态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稻鼈”一詞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1. 害蟲名稱(主要含義) 指危害水稻的害蟲,常見于曆史文獻記載。如《清史稿》提到鹹豐九年蘇州地區出現名為“稻鼈”的蟲災。該詞由“稻”與“鼈”組合,可能因蟲體形态或習性得名,但具體生物種類暫無明确考證。

  2. 成語比喻(存疑解釋) 部分資料稱其為成語,比喻“人在困境中堅韌不拔”,取稻谷搖曳如鼈遊的意象。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且“鼈”字發音存在争議(注音為biāo,與常規讀音biē不符),可能為訛傳或混淆其他詞彙。


建議參考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八府巡按繃藉春黛噉飯地道貌俨然打釺登峰造極殿阙牒報東夏咄咄逼人返本犯幹奉令溝滿壕平好感盒仗後糧華燈恚嗔禍羅劍花加日解谕激憤俊造李紳盧矢馬棚民辦閩徼木表牧宿南蠻子龐博秦篆人棄我取睿意睿哲商女折檻沈李浮瓜沈屯師君師帥水雲居說問殊緻嗣歲送給素錦褚忒殺钿波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和髫辮題材玩繹危機憸奸系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