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孫按父祖之功績而補官。《周書·武帝紀下》:“其見存子孫,各隨蔭叙録。”
“隨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依附權貴的比喻義
由“隨”(跟隨)和“蔭”(庇護)組合而成,指通過依附有權勢、有地位的人來獲取利益或保護。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趨利行為,例如:“他選擇隨蔭于公司高層,以求快速晉升。”
古代世襲官職的制度
源自《周書·武帝紀下》記載的“其見存子孫,各隨蔭叙録”,指子孫憑借父輩或祖輩的功績獲得官職補錄資格。這是中國古代官僚體系中的一種蔭封制度,屬于曆史術語。
補充說明:
《隨蔭》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隨着樹蔭”。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隨”和“蔭”,具體含義是指在炎熱的夏天,人們跟隨樹蔭以躲避陽光和炎熱。
《隨蔭》的部首是“隹”,筆畫總數為12畫。分别為:“隹”部首4畫和“草”部首8畫。
《隨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民間文化習俗。人們在炎熱的夏天,常常會躲在樹蔭下,享受涼爽的空氣。後來,這個習俗就被形象地用“隨蔭”來表達。
繁體字的寫法為“隨蔭”,拆分部首與簡體字相同,但在筆畫數量上略有不同。“隹”部首仍為4畫,而“草”部首則變為9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隨蔭》的古代寫法為:“隨蔭”,這種寫法中,“隹”部首與繁體字相同,但“草”部首則為12畫。
1. 夏日炎炎,我選擇在公園裡隨蔭休息。
2. 在酷熱的天氣裡,人們都喜歡隨蔭而行。
3. 孩子們拿着冰淇淋,躲在大樹下隨蔭吃。
1. 隨風而去
2. 隨意
3. 隨心所欲
1. 隨從
2. 隨波逐流
3. 隨處可見
暴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