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意思、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解釋

《戰國策·秦策二》:“王不聞夫 管與 之説乎?有兩虎諍人而鬭, 管莊子 将刺之。 管與 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鬭,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後遂以“兩虎相鬭,必有一傷”比喻兩個強者互相争鬥,必然有一方要遭到較重的損害。《英烈傳》第二九回:“兩虎相鬭,必有一傷,陛下但默觀動靜。” 清 王韬 《英重防俄》:“ 俄 謀 印度 , 英國 獨承其害也。兩虎相鬭,必有一傷。而諸國且以鷸蚌之持,坐收漁人之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字面意思是兩隻兇猛的老虎相互争鬥,最終必然會導緻其中一隻受到傷害。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兩個強大的勢力或人物發生沖突時,無論哪一方獲勝,雙方都會遭受損失,甚至可能讓第三方從中獲利。

一、 核心釋義

  1. 字面含義: 兩隻老虎因争奪領地、食物或配偶而發生激烈搏鬥。由于老虎同為頂級猛獸,實力相當,其争鬥過程必然慘烈,最終至少有一方會重傷或死亡。
  2. 比喻含義: 引申指兩個實力相當、地位相近的強者(個人、團體、國家等)發生激烈沖突或競争。這種沖突往往沒有真正的赢家,即使一方表面上勝出,自身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如實力削弱、元氣大傷),甚至可能讓原本處于旁觀地位的較弱一方趁機崛起或漁翁得利。

二、 出處與典故

此成語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二》,記載了陳轸(著名縱橫家)勸誡秦惠王的故事。當時韓、魏兩國交戰,相持不下。秦惠王想趁機介入。陳轸用寓言勸阻:“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陳轸以此說明,讓韓魏先鬥(如兩虎相争),待其兩敗俱傷(必有一傷,實則是俱傷)時,秦國再出手,便能坐收漁利。(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 寓意與警示

這個成語蘊含着深刻的警示意義:

四、 應用場景

此成語常用于描述或分析:

五、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此成語以其生動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曆經千年仍被廣泛使用,提醒人們在面對強敵或競争時需權衡利弊,避免盲目争鬥導緻不必要的損失。

網絡擴展解釋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兩個強者或敵對勢力激烈争鬥時,必然有一方遭受嚴重損害。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典故

  1. 《戰國策·秦策二》:最早記載類似故事,講述管莊子欲刺兩虎,旁人建議等待兩虎相鬥後“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再趁機一舉兩得。
  2. 明代《斬鬼傳》第四回:明确使用“二虎相鬥,必有一傷”的表述,強調争鬥的必然結果。

二、核心含義


三、用法與延伸


四、啟示與應用

  1. 避免直接對抗:在競争中選擇合作或迂回策略,減少損耗。
  2. 洞察局勢:若無法避免沖突,需預判結果并提前應對。
  3. 曆史案例:如戰國時期諸侯争霸、商業競争中兩強相争等場景。

通過這一成語,古人以生動的自然現象揭示人性與權謀的深刻道理,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足抱樸保險櫃邊郭筆牀操戈入室操右券穿蹄出謀獻策打悶雷大閱地層學定點數短量非功改圖管束雚水颔颏鴻序厚德花剛石魂飛魄揚踐規踏矩叫叫膠折吉丁疙疸诘窮驚才風逸鏡清禁火極天罔地基宇镌心陸羽泉命吏旻靈撓沮排灌盤秤抛射披秉千日頃歲輕翾羣擾山溜髾發審觀市民文學涚酌鉥心刿目聳幹素俎陶師頑戶宛曼誣讬詭挂绡绮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