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策·秦策二》:“王不聞夫 管與 之説乎?有兩虎諍人而鬭, 管莊子 将刺之。 管與 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鬭,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後遂以“兩虎相鬭,必有一傷”比喻兩個強者互相争鬥,必然有一方要遭到較重的損害。《英烈傳》第二九回:“兩虎相鬭,必有一傷,陛下但默觀動靜。” 清 王韬 《英重防俄》:“ 俄 謀 印度 , 英國 獨承其害也。兩虎相鬭,必有一傷。而諸國且以鷸蚌之持,坐收漁人之利。”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兩個強者或敵對勢力激烈争鬥時,必然有一方遭受嚴重損害。以下是詳細解析:
通過這一成語,古人以生動的自然現象揭示人性與權謀的深刻道理,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是一句警示人們鬥争過程中難免傷害彼此的諺語。字詞拆分如下:
部首:兩(一+一) 虎(虍) 相(目) 鬥(鬥) 必(心) 有(月) 一(一) 傷(亻+殳)
筆畫數:兩(6畫) 虎(7畫) 相(9畫) 鬥(10畫) 必(4畫) 有(6畫) 一(1畫) 傷(7畫)
來源: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四》。意思是指兩個強大的對手相互激烈鬥争時,難免會有一方受傷。
繁體:《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古時候漢字寫法:《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例句:他們兩個人因為争奪同一個職位而産生了矛盾,最終發展成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局面。
組詞:虎鬥、必有一傷、兩虎相鬥
近義詞:不相上下、勢均力敵、旗鼓相當
反義詞:和平共處、友好協作、相互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