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光亮貌。 唐 顧況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月之郊》:“高閣高閣,珠綴結絡。金鋪爛若,不集于鳥雀。”
(2).盛開貌。 清 孫枝蔚 《送方聖羽還山》詩之一:“君歸當九月,菊花方爛若。”
“爛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形容事物光彩鮮明、明亮耀眼的樣态。
例句:
形容花朵或其他植物茂盛綻放的狀态。
例句: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具體語境強化畫面感。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詩文賞析或仿古表達。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清詩别裁集》等文獻。
爛若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不堪、破爛、破敗或者狀态不佳,可以引申為某種程度的糟糕、破爛不堪的狀态。
爛 (火+蘭):火是部首,蘭是部首,爛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若 (女+八):女是部首,八是部首,若的總筆畫數為8畫。
爛若一詞的來源可能與古代的一種病态有關。在古代,一種名為“爛”的疾病常常引起人們的關注。這種病的症狀就是皮膚和血液中都帶有惡臭和腐敗的味道。由于這種疾病的發作會導緻人體狀況的惡化,因此“爛”逐漸被用來形容破敗、不堪以及糟糕的狀态。同時,“爛”也可以與“若”搭配使用,加強表示某事物的破爛不堪之意。
在古代,爛的寫法是“爛”而不是現在常見的“爛”。這個字在古時的寫法中,字形更加接近于“火爛”。通過火部旁,表達了火焰般的燃燒、殘燒的狀态,進一步增強了破爛半燃的意味。
1. 衣物破爛不堪,看上去爛若一團。 2. 這個項目的執行狀況很糟糕,可謂是爛若無法再糟。 3. 車禍後的汽車損毀嚴重,變得破爛不堪,爛若一團。 4. 這部電影口碑很差,劇情爛若垃圾,不值得一看。
組詞:破爛、破敗、糟糕、不堪、殘破、敗壞 近義詞:慘不堪言、破敗 反義詞:完好、優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