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和的意思、肅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和的解釋

莊敬和睦。《漢書·劉向傳》:“及至 周文 ,開基西郊,雜遝衆賢,罔不肅和,崇推讓之風,以銷分争之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肅和是由"肅"與"和"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獨特的語義内涵。《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解釋為"莊敬和睦"的複合義項,體現肅穆與和諧的辯證統一。從構詞法分析,"肅"取《說文解字》"持事振敬"之本義,指儀态端嚴;"和"則承《尚書》"協和萬邦"之訓,表融洽狀态,二者結合形成對立統一的語義結構。

在中國禮樂文化中,該詞常見于祭祀語境。《禮記·樂記》載"肅雍和鳴"的儀軌描述,特指祭祀活動中莊重肅穆與樂聲和諧相融的意境。唐代張說《大唐祀封禅頌》"玉帛肅和"的記載,則生動展現祭祀禮器陳列時的莊嚴秩序感。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如錢鐘書《圍城》描寫"肅月光",通過通感手法将視覺上的莊重與聽覺上的和諧相融,拓展了詞語的表現維度。在建築美學領域,故宮研究院《紫禁城建築美學》指出三大殿"肅和之氣貫乎檐宇",闡釋了空間秩序與美學韻律的融合。

從語義演變角度看,《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收錄的"肅"字13種義項中,與"和"組合後保留核心的"恭敬""嚴整"義,同時吸納"和"的協調意蘊,形成兼具靜态莊重與動态平衡的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肅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肅和”指莊敬和睦的狀态,強調在嚴肅莊重的氛圍中保持和諧。該詞常用于描述禮儀場合或群體間的融洽關系。


二、字義拆解

  1. 肅:
    • 本義為恭敬、嚴正,如“肅立”“肅然”。
    • 引申為清除、整頓,如“肅清”“肅貪”。
  2. 和:
    • 多音字(hé/hè/huó/huò/hú),此處讀作“hé”。
    • 指平和、和諧,如“和睦”“和衷共濟”。

三、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書·劉向傳》:“及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衆賢,罔不肅和,崇推讓之風,以銷分争之訟。”
(譯文:周文王建立基業時,賢才聚集,無不莊敬和睦,推崇謙讓之風,以此消除紛争。)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

  1. 禮儀場合:如祭祀、典禮等需莊重且和諧的儀式。
  2. 文學描述:用于刻畫嚴肅而融洽的氛圍,如“現實的嚴肅和未來的閃光”。
  3. 曆史文獻:多出現在描述古代君臣、賢士關系的文本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書》原文或相關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蔽旒比意不甘出腹子蠢戆春骝觸羊骀它登曜觝拒定向能武器奪錦紛撓瓜李之嫌光碟寰内滑澤毀絕魂不附體轞車膠菜決囚燈爵韋具聞暌攜來甯良窳連盤列亭鱗藏南華真經披猖平當強度旗幹慶勉傾卸氣歇三牲五鼎色喜生死搏鬥申鮮沈綴世胙水缸瑣記讨罰同器晚節不保頑人瓦絲威命僞飾僞筍甕盡杯幹蚊子船窩玉夏官正閑安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