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小炮艇。船身極小,故稱。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日》:“西國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類,其大者亦能行遠;小者專以往來淺水,扼守口隘, 英國 號曰蚊子船。” 鄭觀應 《盛世危言·水師》:“蚊子船者,助守砲臺及海口之船,狀其渺小而名也,船僅十五六丈,吃水僅六七尺。”
"蚊子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船舶類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19世紀後期清政府向英國定制的小型近海防禦艦艇,因船體輕巧、行動敏捷如蚊而得名。該詞包含三層釋義體系:
一、詞源定義 據《近代漢語船舶詞彙考釋》(商務印書館,2019)記載,該術語最早見于1875年《申報》對清政府軍購的報道,英文原名"Rendel Gunboat",由英國艦船設計師倫道爾(George Rendel)命名。因船體長寬比達8:1的流線型設計,中文取其"細長靈活"特征類比昆蟲命名。
二、技術特征 中國海軍博物館官網資料顯示,該類艦艇标準排水量約250噸,配備1門11英寸後膛巨炮,吃水僅2米,最高航速10節。其戰術定位為"淺水重炮艦",依托近岸炮台形成梯次防禦體系。但受限于噸位,遠洋作戰能力較弱。
三、曆史評價 《中國近代海軍史事編年》(中華書局,2020)指出,清政府在1875-1884年間共購置11艘蚊子船,每艘造價約15萬兩白銀。這種"移動炮台"在甲午海戰中暴露機動性不足的缺陷,最終被更先進的巡洋艦取代,但其開創了近代中國定制外洋軍艦的先例。
“蚊子船”是19世紀中後期出現的一種特殊軍艦,其含義和特點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定義
蚊子船又稱“倫道爾炮艇”,是英國設計師喬治·倫道爾于1867年設計的小型炮艇。其核心特點是在小噸位船體上安裝大口徑火炮,主要用于近海防禦,被稱為“可移動的浮動炮台”。
設計背景與用途
曆史應用案例
中國在清末曾從英國購入13艘蚊子船,數量僅次于英國。甲午戰争中,蚊子船在威海衛等戰役中支援陸軍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攔截日軍追擊清軍)。
其他相關解釋
部分詞典将其擴展為“比喻微小事物”的成語,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引申義,主要含義仍以軍事術語為主。
蚊子船的核心含義是19世紀的特殊防禦艦艇,兼具“小體型+重火力”的反差特點。其名稱來源既反映船身輕小,也暗喻其戰術威脅性。
百尺堰柏子戶并州歌柴營沉博絕麗慈燈東洋刀豆火敦碩二號人物高幹功分觀翫滑旱冰環繞嘉膳機節警勑金屈巵雞羣鶴阄還九雒镌行爵號嘅然老舉良正離拆離阻龍蟠虎踞亂墳崗瞢昧蔑倫悖理末茶墨卷暮禮晨參缥眇凄楚輕怠情敵擎蓋畦畽秋秀全新曲當诎要桡膕三連冠十魔世縣受職爍德書圃潭渚跳升潼滃托乘後車土洋結合武劇線絡子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