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貯水的缸。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大鐵鍋三口,銀九分;水缸三口,銀九分。”《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靠東柴垛後面合着裝煤的一個大荊條筐,上面扣着一口破鐘也有水缸般大小。”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一章:“道士們燒了幾鍋開水,盛在木桶和水缸裡,擺在山門外。” 淩力 《星星草》第二三章二:“ 小蘭 把這幾尾 黃河 大鯉魚往水缸裡一放, 田柱子 、 鐵山 、 小牛 他們都圍過來看稀罕。”
(2).指汽缸。 清 末把鍋爐、蒸汽機都叫做水缸。 清 沉葆桢 《機器到工已齊并船廠現在情形疏》:“船廠以内,已成者曰轉鋸廠,安十五匹馬力水缸於中。” 清 沉葆桢 《機器到工已齊并船廠現在情形疏》:“輪船水缸,凹凸累砢,高若重樓。”
“水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為詳細解釋:
貯水容器
指用陶瓷、壓克力等材質制成的盛水器具,主要用于儲存日常生活用水。
曆史工業術語
清末時期,“水缸”曾被用來指代鍋爐、蒸汽機的汽缸部分,屬于早期工業術語。
比喻意義
在成語中,“水缸”可隱喻人的能力有限(如“水缸裝水”比喻知識或技能的容量有限),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文學描寫
常見于古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例如: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宛署雜記》《李自成》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查證。
《水缸》是指一種用來貯存水的容器。它通常是一個圓柱形或方形的容器,用來存放和供應水源。
《水缸》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缶”,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缶”則是與容器相關的偏旁部首。“水缸”的拆分筆畫為13畫。
《水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為了方便存儲和使用水源,因此發明了水缸這種容器。這一詞彙的使用延續至今,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彙之一。
《水缸》的繁體字為「水缸」,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缸”的寫法有所不同。從古籍中可以看到“缸”的古字形為“缶”,表示容器;另一種古字形為“缸”,表示水流形狀。
1. 他從水缸裡提了一桶水。
2. 媽媽讓我去把水缸裡的水倒掉。
1. 水缸
2. 花缸
3. 油缸
4. 咖啡缸
5. 酒缸
1. 水桶
2. 水桶
3. 水缸
4. 水罐
5. 水池
1. 洗缸
2. 灰缸
3. 油缸
4. 碎缸
5. 炭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