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世代享有封爵。《左傳·襄公十四年》:“世胙大師,以表 東海 。” 杜預 注:“胙,報也;表,顯也。謂顯封 東海 ,以報大師之功。”《北史·魏鹹陽王禧傳》:“ 冀州 人 蘇僧瓘 等三千人稱 禧 清明,有惠政,請世胙 冀州 。”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昔者吾黨以為革命既成,必不容大君世胙,惟建置大總統為無害。”
“世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世代享有封爵或祿位,即家族因功勳受封,後代可繼承這一特權。例如: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其内涵可類比“世襲”,但更強調封賞的延續性,而非單純權力繼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左傳》《北史》等文獻原文()。
《世胙》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所有人共同享用的食物或財富。
《世胙》的部首是「肉」,共有12個筆畫。
《世胙》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小雅·世胥》,意為與世共享的食物。
在繁體字中,「世胙」的寫法保留了原本的形狀和結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世胙」并不是一個常見的詞語,而是比較古老的用法。
根據研究,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思并未改變。
1. 世胙宜共享,不宜私占。
2. 世胙是大家的,應該與人分享。
3. 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讓更多人享受到世胙。
4. 世胙的利益應該為社會公衆所共同擁有。
1. 世胙食品
2. 世胙文化
3. 世胙分享
1. 共食
2. 共享
1. 獨食
2. 私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