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敬和睦。《汉书·刘向传》:“及至 周文 ,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
“肃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肃和”指庄敬和睦的状态,强调在严肃庄重的氛围中保持和谐。该词常用于描述礼仪场合或群体间的融洽关系。
最早见于《汉书·刘向传》:“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
(译文:周文王建立基业时,贤才聚集,无不庄敬和睦,推崇谦让之风,以此消除纷争。)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书》原文或相关词典释义。
肃和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它指的是庄重、恭敬的样子,形容态度严肃而和谐。
肃字的部首是⺼(月字旁),合并后的字形为⺻。
和字的部首是⺼(月字旁),合并后的字形为⺾。
肃字共有8画,和字共有4画。
肃和的来源是由形声字构成:
肃的声音来源于“夙”,而意义来源于象形字“肅”,表示严肃而庄重的样子。
和的声音来源于“禾”,而意义来源于象形字“禾”,表示谷物生长茂盛而丰收的样子。
繁体字的肃为肅,而和为和。
在古代,肃字和和字的写法略有不同。
肃字的旧写法为“肗”,字形中的右上方加了一个“人”字旁,表示庄严的样子。
和字的旧写法为“龢”,字形中包含了两个“龸”字旁,表示和谐的样子。
1. 在这庄重肃和的仪式中,大家心怀敬意。
2. 我们要保持肃和的态度与人相处。
肃然、严肃、庄肃、肃静
庄重、庄严、庄敬
轻佻、轻浮、随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