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獵與秋獵。亦泛指狩獵。 漢 桓寬 《鹽鐵論·和親》:“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數軍實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難。”《隋書·禮儀志三》:“古者三年練兵,入而振旅,至於春秋蒐獮,亦以講其事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鷹狗處》:“鷹狗處向在 東華門 内長街,設總統二人,以侍衛兼之,豢飼禦前鷹狗,以備蒐獮之用。”
“蒐獮”是古代對不同季節狩獵活動的稱呼,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其他用法
“蒐獮”合稱時,泛指春秋兩季的狩獵活動,既包含禮制色彩(如祭祀、練兵),也體現古人對自然規律的遵循。例如《穀梁傳·昭公八年》提到“秋,蒐于紅”,實際指秋季的“獮”獵,可能存在混用現象。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狩獵制度,可參考《周禮》《左傳》等文獻。
《蒐獮》(suō x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蒐”和“獮”兩個字組成。該詞的意思是收集和獻祭。
“蒐”字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它總共有12個筆畫。而“獮”字的部首則是“犬”(狗字頭部),它有15個筆畫。
《蒐獮》一詞在《說文解字》中有記錄。這個詞由于其含義特殊,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頻率較低。
在繁體字中,“蒐”字的繁體為「搜」,而“獮”字的繁體為「狟」。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許多變化,包括“蒐獮”這個詞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其中,“蒐”字也可以寫作“擻”、“嗖”等;“獮”字則可以寫作“狝”、“獫”等。
1. 他蒐獮了許多古代文物。
2. 部落的首領每年會舉行一次盛大的蒐獮儀式。
組詞:收蒐、收蒐獵、蒐獮祭祀
近義詞:收集、搜集、聚集
反義詞:分散、散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