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的火山。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更那堪更深夜闌,是誰将 火焰山 移向到 長安 。”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四本第十六出:“ 魔女國 孽冤深, 火焰山 禍難遣。”《西遊記》第五九回:“敝地喚做 火焰山 。無春無秋,四時皆熱。”
(2).比喻難關。 王統照 《“華亭鶴”》:“甚麼世道!命裡注定,多大歲數還得過這火焰山。”
火焰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火焰山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北緣,全長約98公裡,平均海拔500米,主峰青龍嘴海拔831.7米。其山體主要由侏羅紀、白垩紀的紅色砂礫岩構成,因鐵元素氧化形成赤鐵礦等礦物,整體呈現紅褐色,夏季地表溫度可達70℃以上。這裡氣候極端幹旱,寸草不生,陽光照射下熱浪翻湧,宛如火焰燃燒,故得名“火焰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
火焰山因《西遊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廣為人知。在小說中,它被描繪為由火神控制的烈焰之地,象征取經路上的重大難關。這一情節使火焰山成為“勢不可擋的力量”或“艱難挑戰”的隱喻,衍生出“攻克火焰山”等比喻用法。
火焰山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地标,史書《高昌行記》記載其“常有煙氣湧起”。現存多處文化遺址,如千佛洞、高昌故城等,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曆史。
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火焰山景區包含地宮、西遊文化長廊等設施,并通過巨型溫度計展示地表實時溫度,成為獨特的旅遊打卡地。
火焰山既是新疆吐魯番的自然奇觀,也是文學經典中的文化符號,兼具地理特征與人文寓意。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地質形成或旅遊信息,可查閱新疆自治區官方旅遊資料。
《火焰山》一詞是指一座以火焰聞名的山。它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山(shān),體現了山脈中火焰的特點。火(huǒ)是火災的意思,山(shān)指的是山脈。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火的筆畫數是4畫,山的筆畫數是5畫。
《火焰山》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一部古代神話故事《西遊記》。故事中,火焰山是一個位于西方極樂之國附近的山脈,山脈中充滿了滾燙的火焰。主要人物孫悟空在取經途中,曾經因為火焰山的熾熱而遇到了困難。
在繁體字中,火焰山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火焰山」,隻是字形會有一些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在古代,「焰」的寫法有時會采用「炎」或「煙」來替代。而「山」的寫法也可換成「山川」。
以下是《火焰山》一詞的例句:
1. 孫悟空在取經途中經曆了火焰山的考驗。
2. 他們終于越過了火焰山,繼續前往西方。
一些組詞與《火焰山》相關:
1. 火山:指由地殼内部火山岩熔融或有機物質燃燒引起直接或間接噴發的地形。
2. 火焰:指燃燒物質燃燒時産生的明亮光和高溫氣體。
一些近義詞:
火山、火焰、熾熱、烈火
一些反義詞:
寒冷、冰山、冰雪、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