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粉餈的意思、粉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粉餈的解釋

用稻米黍米之粉做成的食品,上粘豆屑。《周禮·天官·笾人》:“羞籩之食,糗餌、粉餈。” 鄭玄 注:“故書餈作茨。 鄭司農 雲:‘糗,熬大豆與米也;粉,豆屑也;茨字或作餈,為乾餌餅之也。’ 玄 謂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為也。合蒸曰餌,餅之曰餈。糗者,擣粉熬大豆為餌餈之黏著,以粉之耳。餌言糗,餈言粉,互相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粉餈是一種傳統米制食品,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制作方式兩方面解析:

  1. 字義構成
    • 「粉」指谷物研磨後的粉末狀物質,常見原料包括稻米、黍米等。
    • 「餈」通「糍」,意為用糯米蒸搗制成的糕團類食物。組合後特指以粉狀谷物為原料加工的食品。

  2. 制作特征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粉餈需将稻米或黍米研磨成粉,蒸熟後制成團狀或餅狀,表面通常裹有豆類碎屑(如黃豆粉或紅豆粉)作為裝飾或調味。其口感軟糯,與現今的糍粑、驢打滾等傳統糕點有相似之處。

曆史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中「糗餌粉餈」的記載,屬于古代祭祀或宴飲場合的禮儀食品,說明其制作技藝至少有三千多年曆史,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粉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粉餈》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廣東省的潮汕地區。它是指一種以大米作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食品,類似于粉絲或炒粉,可以作為主食或配菜食用。粉餈的口感柔滑,味道鮮美,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美食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粉餈》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米(Mǐ)和食(Shí),其中米是主部首,食是副部首。它的筆畫數是11畫。

來源和繁體:

粉餈一詞源自潮汕方言,即潮州話和汕頭話。這個詞在普通話中并沒有正式的對應詞彙。

在繁體字中,《粉餈》的寫法為《粉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沒有直接對應《粉餈》這個詞的寫法,因為這是一個地方方言詞彙,對應的字詞可能不同。

例句:

1. 我們去潮汕旅遊,一定要嘗嘗正宗的粉餈。

2. 這家餐館的粉餈比較有特色,值得一試。

組詞:

粉餈可以組詞成為“粉餈面”(fěn bī miàn),即以粉餈為主料的面食。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粉絲、炒粉

反義詞:飯、面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