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辘轳體的意思、辘轳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辘轳體的解釋

雜體詩名。律詩為八句五韻,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将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韻的四個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在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絕句為四句,作此體者須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則第一首首句與第四首末句相同。這幾首詩的韻節如辘轳旋轉而下,故名。 宋 楊萬裡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體》詩。 周瘦鵑 《蘇州遊蹤·雙洞江南第一奇》:“這七個字(一片飛雲掩洞門)倒是現成的詩句,我們四個老頭兒何不借它來合作一首辘轳體詩,倒是怪好玩的。”一說,指聯句的一格。 宋 無名氏 《詩談》:“凡聯句兩句四句,亦有對一句出一句者,謂之轆轤體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辘轳體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特殊的回環詩體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通過音韻與句式的巧妙編排,形成首尾相接、循環往複的閱讀效果。這一名稱源于古代汲水工具"辘轳"的周而複始運動特性,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時期文人雅士的文字遊戲創作。

從詩歌結構來看,辘轳體主要表現為兩種形态:其一為完整回環體,如宋代秦觀創作的《賞花》詩,通過調整字序可實現"賞花歸去馬如飛酒力微醒時已暮"的無限循環誦讀;其二為頂真辘轳體,明代吳绛雪《四時山水詩》即采用此式,每首末字作為下首起字,形成四季主題的連鎖結構(來源:《漢語大詞典》)。

在韻律規則方面,辘轳體嚴格遵循近體詩的平仄對仗要求,同時強調韻腳的多重呼應關系。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記載,此類詩體"須得天然湊泊,方見巧思",突顯其創作難度(來源:王力《詩詞格律》)。現代詩詞研究中,辘轳體被視作漢語音韻學與文學創作手法結合的重要标本,北京大學《中國文體學辭典》将其列為"漢語獨有詩歌範式"(來源:《中國文體學辭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辘轳體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屬于雜體詩類别。其名稱來源于水井辘轳旋轉的意象,形容詩句在組詩中循環往複的特點。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基本定義

辘轳體要求一組詩中有一句重複出現,且該句在每首詩中的位置按特定規律變化,形成首尾銜接的韻律感。例如:

2.核心特點

3.曆史與範例

4.别名與演變

辘轳體又稱“轱辘體”或“輪回體”,明清時期作為文人遊戲盛行。其形式靈活,後世多用于展示語言技巧與詩意創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創作規則,可參考古典詩詞典籍或權威文學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闆桐保山婆秉直不登大雅之堂艚子側修昌達誠勤重陽糕丑慢黨團達鄉都盧橦堆砌惡惡從短黼純關塞姑都閨女過制核心何用加蓋健疾減衰積谷防饑經受禁塗九列駒馳開敷曠日經久臉厚伶丁亂首買直馬足龍沙綿笃面如灰土乃可鳥吏鼈官派頭十足娉命輕矯全身麻醉确切不移驅略鋭端生産工具生産資料射線訟費松花箋悚慶溯流徂源傞牙倈嘴陶氏梭套問狹淺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