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 清 田雯 《翠微寺》詩:“長綆下深澗,剨豁驚潭龍。”
關于“剨豁”的詞義解釋如下:
“剨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作huò huō,屬于象聲詞,用于形容物體破裂、撞擊或水流沖擊等發出的聲響。
該詞可見于清代田雯的《翠微寺》詩句:“長綆下深澗,剨豁驚潭龍。”此處通過“剨豁”模拟長繩墜入深澗時激起的聲響,渲染出驚動潭中蛟龍的畫面感。
需注意與以下形近詞區分: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剨豁》是一個古代漢字,它表示“斧頭砍去木料的聲音或狀況”。
《剨豁》的部首是“刀”、“木”,它的筆畫數是10畫。
《剨豁》是一個古漢字,來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形為「剨豁」。
在古代,「剨豁」的寫法略有不同,以楷書為例,寫法為:「㨇㧂」。
1. 森林中傳來了剨豁的聲音,似乎有人在砍樹。
2. 他用大力揮起斧頭,發出了一聲剨豁,木料應聲而斷。
1. 削剪(xuē jiǎn):用刀削去多餘部分。
2. 砍伐(kǎn fá):用斧頭砍倒樹木。
1. 斫擊(zhuó jī):用斧頭猛烈地砍擊。
2. 斬斷(zhǎn duàn):用利器将物體切斷。
1. 完整(wán zhěng):沒有被破壞或切斷的狀态。
2. 連接(lián jiē):物體緊密連接在一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