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萉的意思、蘆萉的詳細解釋
蘆萉的解釋
萊菔的别名。又名夢蔔。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萊菔》。
詞語分解
- 蘆的解釋 蘆 ú 〔蘆葦〕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邊,莖中空,莖可編席,亦可造紙。簡稱“蘆”,如“蘆花”、“蘆根”、“蘆笛”、“蘆席”、“蘆蕩”;亦簡稱“ 姓。葦”,如“蘆叢”、“蘆塘”、“蘆箔”、“蘆蕩”。
- 萉的解釋 萉 è 麻子,可食用。 麻。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蘆萉”是古代對蘿蔔的别稱,其詞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詞義與别名
- 基本含義:指“萊菔”(即蘿蔔),屬于十字花科植物,根莖肉質,可食用或藥用。
- 别名演變: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蘆菔”“蘿蔔”“羅服”等,方言中還有“紫花菘”“土酥”等稱謂。
2.植物學特征
- 形态描述:萊菔為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質,莖粗壯具縱紋,葉片羽狀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
- 生長分布:全國廣泛栽培,常見于蔬菜種植區。
3.藥用價值
- 傳統用途:根、葉、種子均可入藥。例如:
- 蜂蜜煎蘿蔔可緩解反胃;
- 蘿蔔與羊肉同煮可改善肺痿咳血;
- 搗汁外敷或内服可治鼻血、痢疾等症。
- 化學成分:含葡萄糖、維生素C、氨基酸及萊菔甙等活性物質。
4.名稱考據
- “蘆”字本義為“蘆菔”(蘿蔔),後衍生出蘆葦等含義;“萉”古指蕪菁類植物。兩者結合指代蘿蔔,體現了古代對植物的分類認知。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研究,可參考《本草綱目》及植物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蘆萉的意思
蘆萉(lú lá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蘆葦的莖,并且通常指蘆葦的莖隨風搖曳的姿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蘆萉的部首為艹,總共有15個筆劃。
來源
蘆萉的字形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象形字,“蘆”部分代表蘆葦,而“萉”部分表示隨風搖曳的樣子。
繁體
繁體字“蘆蘢”是蘆萉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蘆萉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
1. 在池塘邊,蘆萉隨風搖曳,如詩如畫。
2. 水面上的蘆萉倒映着夕陽的餘晖,美不勝收。
組詞
蘆葦、萉茢、蘆籬、萉萎、蘆苜、簏幄、萉霜、蘆席等。
近義詞
蘆葦、蘆蔻、蘆荻。
反義詞
固守、堅定、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