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飧的意思、飯飧的詳細解釋
飯飧的解釋
以湯澆飯勸食。《禮記·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君既食,又飯飧。飯飧者,三飯也。” 孔穎達 疏:“飧,謂用飲澆飯於器中也。禮:食竟,更作三飧以勸助,令飽實使不虛也。”
詞語分解
- 飯的解釋 飯 (飯) à 煮熟的谷類食品:大米飯。 泛指人每天定時分次吃的食物:早飯。飯菜。飯館。飯量。酒囊飯袋。 吃飯,或給人飯吃:“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飯牛。 筆畫數:; 部
- 飧的解釋 飧 ū 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 筆畫數:; 部首: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飯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àn sūn,其核心含義來源于古代禮儀,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以湯澆飯勸食 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宴飲場合。主人或侍者通過将湯汁澆在米飯上,示意客人繼續進食,體現待客之禮。
2.文獻出處
《禮記·玉藻》記載:“君未覆手,不敢飧;君既食,又飯飧。飯飧者,三飯也。” 孔穎達疏注解釋為:飧是用湯汁澆飯于器皿中,禮儀中需進行三次,以确保客人吃飽。
3.延伸解析
- “飧”的單獨含義:單字“飧”(sūn)通常指晚飯,如“朝饔夕飧”(早晚餐)。
- 禮儀背景:古代宴飲時,“飯飧”不僅是勸食動作,更是一種禮節,表達對賓客的尊重與關懷。
4.相關成語
與“飧”相關的成語包括“饔飧不繼”(斷糧)、“狼飧虎咽”(形容吃相粗魯)等,可輔助理解其文化關聯。
“飯飧”一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飲食禮儀中的勸食行為,現代使用較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飯飧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飯菜、飯食或者指酒、食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其中一部首是“饣”(食物的象形字),另一個部首是“分”(分割的意義)。根據部首和字形的結構,飯飧的筆畫數為17畫。
飯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漢字的書寫當中,關于飯的字有諸多寫法,如“飯”、“飭”等,而關于食物的字也有多種寫法,如“食”、“物”等。而飯飧則是兩個字的合并,表示食物或飯菜。
在繁體漢字中,飯飧的寫法與簡體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不同。在繁體中,飯字的上部分多帶有一個“食”字,而飧字的上部分則是兩個“飠”字組成。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有一些變化,飯字在古代常常寫作“飯”或“飭”,而飧字則是由兩個“飠”字并列組成。
下面是一些關于飯飧的例句:
1. 兄弟們,飯飧時間到了!
2. 這家餐館的飯飧真是美味可口。
3. 他經常為我們準備一桌豐盛的飯飧。
4. 飯飧之後,我們一起去喝酒。
除了飯飧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成:
1. 飯菜,指具體的飯和菜肴。
2. 糧食,用來指代農作物中的食物部分。
3. 酒食,指的是酒和食物。
4. 食品,涵蓋了所有可供人食用的物品。
關于飯飧的近義詞可以有:
1. 飯餐,指的是用來供人進食的一餐。
2. 食物,作為一個廣義的詞語,包括了飯飧在内的一切可供進食的東西。
而飯飧的反義詞則可以是:
1. 齋食,指的是清淡的素食。
2. 饑餓,用來表示沒有食物可供進食的狀态。
希望以上給您提供了相關的信息,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追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