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采的意思、榷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采的解釋

專司采買。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於是射利愚民,輻輳競趨,以為奇貨。而榷采之中使,利其往來稅課,以便漁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榷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榷采”指專司采買,即由特定機構或人員負責官方采購事務。該詞源于古代商業術語,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官方職能:常見于明清時期,指官府對特定物資(如礦産、茶葉等)的壟斷性采購,例如明代《五雜俎》記載,官方派遣“榷采中使”負責資源收購,但因監管不力導緻腐敗問題。
  2. 商業活動:也可泛指通過買賣商品獲利的行為,強調交易的規範性和利益追求。

三、古籍例證

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地部二》中寫道:“榷采之中使,利其往來稅課,以便漁獵”,揭露了當時官辦采購中存在的貪污現象。

四、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五雜俎》等明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榷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榷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意為“讨價還價”或“買賣、交易”。在商業活動中,榷采通常指的是賣方和買方之間的商議和讨論,以确定商品的價格和其他交易條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榷采》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采(cǎi)。

其中,“木”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樹木有關的事物;“采”是榷采的第二個部首和第一個字,表示采集、買賣的含義。

《榷采》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榷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貿活動中常見的一種形式。古時候,商販為了交易時确定商品價格和交易條件,經常需要進行榷辯、采議,于是形成了“榷采”的合成詞語。

在繁體字中,榷采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榷采」,隻是字形更加複雜一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榷采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的形式和現代漢字相似。一般來說,榷采的字形保持較為穩定,沒有特别大的差異。

例句

1. 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在榷采過程中讨論價格和交易條件。

2. 商貿中的榷采是買賣雙方溝通的重要環節。

組詞

榷盤(què pán):指進行榷問、榷辯的地方。

榷價(què jià):指商量和确定商品的價格。

榷壇(què tán):進行榷辯的場所或機構。

近義詞

交易、買賣、讨價還價。

反義詞

定價、定購、不交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