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柳的意思、蒲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柳的解釋

[big catkin willow] 落葉灌木( Salix gracilistyla ),秋天早凋,也叫水楊,用來比喻或自謙身體衰弱

蒲柳常質,望秋先零。——《晉書·顧悅之傳》

詳細解釋

(1).即水楊。一種入秋就凋零的樹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後因以比喻未老先衰,或體質衰弱。 唐 盧綸 《和崔侍郎遊萬固寺》:“風雲才子冶遊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陸遊 《書志》詩:“往年出都門,誓墓志已決。況今蒲柳姿,俛仰及大耋。” 清 趙翼 《老境》詩:“以我蒲柳衰,證彼葛藤斷。” 郭沫若 《海濤集·離滬之前》:“文學家為甚麼總是一個蒼白色的面孔,總是所謂蒲柳之資呢?”

(2).用以比喻輕賤。《紅樓夢》第五回:“覷看那侯門艷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蒲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一、基本詞義

  1. 植物屬性
    蒲柳是水楊的别稱,屬于落葉灌木或喬木,其特點是秋天較早凋零。例如《世說新語》中提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即形容其早衰特性。

二、比喻義

  1. 體弱或自謙
    常用來比喻體質衰弱或身份低微,多作自謙之辭。如“蒲柳之姿”指體質孱弱,“蒲柳庸材”表示自謙才能平庸。
    例句:古人常以“蒲柳之質”形容未老先衰,如《晉書·顧悅之傳》中“蒲柳常質,望秋先零”。

  2. 文學象征
    在詩詞中,蒲柳常與松柏對比,前者象征脆弱,後者象征堅韌。如杜甫詩句“凋喪先蒲柳”,即以蒲柳反襯棕樹的非常态凋零。

三、成語典故

“蒲柳之姿”出自《世說新語·言語》,顧悅之以此自比早衰,後成為客套話中表達體弱的固定用法。

總結

蒲柳既指具體的植物,又因特性衍生出多重比喻義,涵蓋自然現象、人體狀态及社會身份,在古典文學和日常語言中均有豐富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柳:本義、拆分部首和筆畫

蒲柳,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和繁體

蒲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表義是指生長在水邊的蒲草和柳樹。

在繁體字中,蒲柳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蒲柳的形狀略有不同。蒲字通常寫作“艹甫”,而柳字寫作“木卯”。兩者合并後演變成現代蒲柳的形狀。

例句

1. 河邊的蒲柳搖曳着,給整個風景增添了一抹綠色。

2. 春天裡,蒲柳吐出嫩綠的芽葉,宛如一片嫩綠的雪地。

組詞

1. 蒲草:生長在水邊的蒲柳。

2. 柳樹:生長在水邊的高大樹木。

3. 柳絮:柳樹開花後,吹散的輕飄物。

近義詞

蒲柳的近義詞有:河畔、湖邊、水岸。

反義詞

蒲柳的反義詞可以是:高山、岩石、沙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