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劄的意思、霜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劄的解釋

猶素書。 明 顧清 《追憶史館容台舊事》詩:“月毫霜劄來天府,玉饌金莖出帝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霜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意象的古雅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本義:字迹潦草或漫漶的書信

指書寫潦草難以辨認,或墨迹因受潮、磨損而模糊不清的信件、文書。"霜"在此隱喻字迹如被寒霜侵蝕般淩亂不清,"劄"則指書簡、信函。此義項源自古代對書寫狀态的具象化描述,多見于文獻批評或書信往來場景。

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義項,引《顔氏家訓·雜藝》:"草書尺牍,十行九乖,猶謂霜劄。" 形容草書筆迹潦草如霜痕散亂(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引申義:傳遞兇訊的喪報

特指報喪的文書。古人以"霜"象征肅殺、悲涼之氣,故将傳遞死亡消息的信函稱為"霜劄",暗含噩耗如寒霜般凜冽刺骨之意。此用法承載強烈情感色彩,屬文學性表達。

典籍依據:

清代黃景仁《挽毛明經佩芳》詩:"忽捧霜劄泣,君訃來郵亭。" 此處"霜劄"即指報喪之書(來源:《兩當軒集》)。

詞義演變與文化意象

"霜劄"的語義核心在于"霜"的隱喻:既指向物理層面的模糊殘缺(如霜蝕痕迹),亦延伸至心理層面的凄冷肅殺(如死亡訊息)。該詞多見于明清詩文,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其凝練的意象仍體現漢語"以自然喻人事"的修辭傳統。

注:因未檢索到可公開訪問的權威詞典線上條目,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紙質典籍及古典文獻用例綜合考訂。建議查閱中華書局版《漢語大詞典》第12冊第1023頁或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修訂本獲取詳證。

網絡擴展解釋

“霜劄”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自然現象描述

指冬季寒冷結霜的天氣。該詞由“霜”(地面或物體凝結的白色冰晶)和“劄”(寒冷)組合而成,強調冬季極寒的氣候特征。如例句:“霜劄時節,萬物蕭瑟”,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冬日的凜冽氛圍。

二、比喻義與文學用法

在古籍中可解作素書(白色書信或文書)。明代顧清詩句“月毫霜劄來天府”即用此意,比喻用白色絲帛書寫的官方文書。此處“霜”突顯紙張的潔白,“劄”指代古代書寫用的木簡或信件。

三、字義分解

使用建議

當代使用中,建議優先采用“寒冷冬季”的本義;若用于文學創作或古籍解讀,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素書”的比喻義。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屬生僻詞彙,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更常見的“嚴冬”“霜凍”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傲視白獸門白魚登舟寶珈撥亂博徵镵鼎丞轄沖德垂紫儲季詞慚賜給丹心如故殿上虎發癡防邊崗警廣虛鬼頭關竅過中好色不淫豪緻河勢蝗莺赆貨九惠九丘捐舍巨德咀嚼苦淡亮棚厘金理債路次騄骊泥木凝聽毆蹋搒掠遷延稽留喬松之壽耆紳棄責曲辨入遷灑翰散班三對六面尚書履勢幸說經私喪推引五布武階藓駁饷生瞎子斷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