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的意味、趣味。 唐 唐彥謙 《聞應德茂先離棠溪》詩:“苜蓿窮詩味,芭蕉醉墨痕。” 清 馬曰琯 《題拙樵上人小照》詩:“詩味禪心兩無著,斜陽同看隔江峯。” 毛6*澤6*東 《緻臧克家等書》:“這些東西,我曆來不願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贻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麼特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詩味漢語 快速查詢。
“詩味”是漢語中用于描述詩歌藝術特質的詞彙,指詩歌中蘊含的意味、情趣或審美趣味。以下從定義、内涵及關聯概念等方面展開解釋:
核心含義
“詩味”指詩歌通過語言、意象等手法傳遞的深層意蘊和藝術趣味。 例如唐代詩人唐彥謙在《聞應德茂先離棠溪》中提到的“苜蓿窮詩味”,即強調詩歌需耐人尋味。
與“詩意”的關聯與區别
創作視角
詩味的形成依賴于詩人對生活情感的提煉與藝術表達,如通過隱喻、象征等手法營造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例如陸遊“細雨騎驢過劍門”一句,以簡練場景傳遞悠長餘韻。
鑒賞視角
讀者需通過反複吟詠和聯想捕捉詩味。清代馬曰琯在《題拙樵上人小照》中以“詩味禅心兩無著”形容詩味與禅意相通的超然體驗()。
詩味不僅是傳統詩歌的評判标準,也適用于現代文學批評。例如分析微型詩時,常從“詩味、詩趣、詩思”三維度進行審美觀照(),強調以精煉語言激發深層共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曆史評價,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詩味作為一個詞彙,是漢語中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作品或事物具有詩意。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詩味的拆分部首為“讠”和“口”,總計2個筆畫。
詩味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文學,在古代詩人的作品中,他們會通過優美的詞句、婉轉的意境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後來,人們開始用詩味來形容作品或事物中蘊含的詩意,作為一種贊美。
詩味的繁體字為「詩味」。
詩味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詩味」。
這幅畫作充滿了詩味,宛如一首優美動人的詩篇。
- 詩情畫味
- 詩意盎然
- 詩思如泉
- 詩情畫意
- 詩意
- 風情
- 感受
- 散文
- 俗氣
- 平淡
詩味這個詞,從漢字的構造中可以看出它形象地表達了詩和味道的特質。詩味作為一個成語,形容事物或作品具有藝術、美感和情感的特性,讓人感受到一種意境、氛圍或韻律。在文學、藝術等領域中,人們常用詩味來贊美作品的高雅、唯美和含義豐富。它是一種文化的表達,也是一種審美的标志。
總之,詩味作為一個成語,具有豐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蘊。在表達美感、情感和意境方面,詩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盡管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可能較少使用這個詞彙,但它的意義和價值仍然在詩歌、文學和藝術創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