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嗣王的意思、嗣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嗣王的解釋

繼位之王。《書·伊訓》:“ 伊尹 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孔穎達 疏:“雲嗣王某,言此王繼嗣前王而立也。”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天厭 宋 德,水運告謝,嗣王荒怠於天位,彊臣憑陵於 荊楚 。”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元季方 告哀于 新羅 ,且冊立 新羅 嗣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嗣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封爵制度中的等級

  1. 定義與地位
    嗣王是古代爵位的一種,等級高于郡王、低于親王,屬于皇室宗親或功臣的封號。
  2. 曆史背景
    該爵位始于唐代,通常為虛封(僅有名號),但若加“實封”則可享封地租稅或俸祿。

二、古籍中的“繼位之王”

  1. 原始含義
    指繼承王位的君主,常見于先秦文獻。例如《尚書·伊訓》記載“奉嗣王祗見厥祖”,《禮記》亦提到祭祀時稱“嗣王某”,強調其繼位身份。
  2. 引申用法
    後世文獻(如南朝王儉、唐代韓愈的著作)沿用此義,描述新君即位或政權更疊時的繼承者。

三、綜合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六典》《禮記》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曆史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嗣王》的意思

《嗣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嗣指繼承、接替,王指君主、國王,所以《嗣王》的意思是繼承君主或國王的地位。

《嗣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嗣王》的第一個字“嗣”,屬于聲部,由口部與耳部組成;它的拼音是“si”,在《康熙字典》中是214部首,總筆畫數為14。

《嗣王》的第二個字“王”,屬于金部,由王字旁組成;它的拼音是“wang”,在《康熙字典》中是96部首,總筆畫數為4。

《嗣王》的來源

《嗣王》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之中,形容某個人繼承君主或國王的地位。

《嗣王》的繁體

《嗣王》的繁體字為「嗣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關于《嗣王》,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它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變體或書寫風格。然而,由于缺乏古代文獻或确鑿的資料,我們無法确定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具體情況。

《嗣王》的例句

1. 他是國王唯一的嗣王,将繼承王位成為下一任國王。

2. 為了确保王國的穩定傳承,嗣王的教育非常重要。

《嗣王》的組詞

1. 嗣續:指接替、繼承前輩的地位或職責。 2. 王位:指君主的地位或王的權力地位。 3. 傳承:指将某種財産、地位等從前輩傳給後人。

《嗣王》的近義詞

繼位、禅位、繼承

《嗣王》的反義詞

退位、退讓、辭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