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帑的意思、盜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帑的解釋

盜竊庫藏。《清史稿·王弘祚傳》:“﹝ 康熙 ﹞七年,戶部失察書吏假印盜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盜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盜”和“帑”二字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法律與曆史含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盜(dào)

    • 本義: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說文解字》釋為“私利物也”,指以不正當手段竊取財物。
    • 引申義:泛指一切偷竊、劫掠行為,古代法律中屬重罪(如《唐律疏議》将“盜”按情節分“強盜”“竊盜”)。
  2. 帑(tǎng)

    • 本義:國庫貯藏的錢財或金銀。《說文解字》注:“金帛所藏也”,《漢書·刑法志》有“虛府庫之帑”的記載。
    • 特指:官府庫銀,如“公帑”“國帑”。

二、合成詞“盜帑”的釋義

盜帑指盜竊國家庫銀的行為,屬古代刑法中的重罪。其核心特征為:


三、曆史與法律語境中的運用

  1. 法律條文:

    明清律例設“盜倉庫錢糧”專條,《大明律·刑律》規定:“凡盜倉庫錢糧,不分首從,計贓并贓論罪。”盜帑行為多歸入此類。

  2. 刑罰等級:

    盜帑者常處極刑(如斬首、絞刑),且可能株連親屬。如《大清律例》規定,盜官銀百兩以上者“斬立決”。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盜帑”一詞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裝影視作品。其含義可擴展為: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盜帑”詞條釋義:盜竊國庫錢財。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釋“帑”為“金帛所藏”,奠定詞義基礎。

  3. 《唐律疏議》《大明律》

    古代法典原文,界定盜帑的法律性質與刑罰。

  4. 《清史稿·刑法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記載盜帑量刑實例,反映曆史實踐。

(注: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鍊接,上述文獻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或專業學術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盜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解釋

“盜帑”指盜竊庫藏,即非法竊取官府或國庫中的財物。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

二、字義分解

  1. 盜(dào):
    • 動詞:偷竊,如“盜取”;
    • 名詞:指搶劫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
  2. 帑(tǎng):
    • 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如“帑藏”(國庫);
    • 也直接代指錢財,如“府帑”(府庫中的錢財)。

三、曆史用例

《清史稿·王弘祚傳》記載:“康熙七年,戶部失察書吏假印盜帑。”
此例描述清代戶部官員因疏忽導緻下屬僞造印章盜竊國庫的事件,體現了該詞的實際應用場景。

四、相關成語

雖無直接相關成語,但“盜”字常見于“欺世盜名”“竊國大盜”等表達中。


“盜帑”是古漢語中對盜竊國庫行為的特定表述,需結合“盜”與“帑”的獨立含義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史稿》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輩子包韫拆開長兼常平倉超影充耳不聞臭麼處之晏然聰明一世﹐懵懂一時達戈道訣東東笃雅忿悁夫遂過辱還濘花階柳市謊嘴肩項吉佃王警覺敬上接下酒坊譏侮機翼空閨樂樂連錯淩谇履貴驢皮膠旅遊區門鑰冥到膨大棚棧搴擥潛身縮首清醮桼書羣幹日暮途遠阮肇散兵身非木石刷選鼠賊死人遂賢貪婪無餍桃花醋痛擊頭香油未來生吳鈎鮮芳下死手蟹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