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帑的意思、盜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帑的解釋

盜竊庫藏。《清史稿·王弘祚傳》:“﹝ 康熙 ﹞七年,戶部失察書吏假印盜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解釋

“盜帑”指盜竊庫藏,即非法竊取官府或國庫中的財物。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

二、字義分解

  1. 盜(dào):
    • 動詞:偷竊,如“盜取”;
    • 名詞:指搶劫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
  2. 帑(tǎng):
    • 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如“帑藏”(國庫);
    • 也直接代指錢財,如“府帑”(府庫中的錢財)。

三、曆史用例

《清史稿·王弘祚傳》記載:“康熙七年,戶部失察書吏假印盜帑。”
此例描述清代戶部官員因疏忽導緻下屬僞造印章盜竊國庫的事件,體現了該詞的實際應用場景。

四、相關成語

雖無直接相關成語,但“盜”字常見于“欺世盜名”“竊國大盜”等表達中。


“盜帑”是古漢語中對盜竊國庫行為的特定表述,需結合“盜”與“帑”的獨立含義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史稿》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帑》這個詞是指偷竊公家的財物或金錢的行為。在漢字中,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皿”和“貝”,共有8個筆畫組成。它源自于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繁體的版本。 在古時候,漢字“盜”和“帑”都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盜”字在古代有時是寫作“酪”,“帑”字也有時寫作“牢”。這些寫法與現代漢字的寫法有些差異,但它們在古代的使用中具有相同的意義。 下面是一個關于《盜帑》的例句:“他因為盜帑而被判入獄。”這個例句中,用到了“盜帑”來描述某人因為偷竊公物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情況。 與“盜帑”相關的一些詞語有:“偷盜”、“竊取”、“盜竊”等。這些詞語可以用來描述偷竊行為。而與“盜帑”相反的詞語可以包括“歸還”、“歸還公款”、“捐贈”等,這些詞語表示了将財物歸還給合法所有者的行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